
猶贈送。《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留待作遣施,於今無會因。”一本作“ 遺施 ”。
“遣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綜合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遣施(qiǎn shī)的核心含義是“贈送、施與”,常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表達物品或情感的饋贈。例如《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提到:“留待作遣施,於今無會因。”,這裡指将物品留作贈禮。
古詩詞中的用法
在樂府詩《焦仲卿妻》中,“遣施”與“遺施”存在通假現象,均表示“遺留贈予”之意。例如:“留待作遣施,于今無會因。”(意為:這些物品留着作為贈禮,但如今再無相會的機會。)
現代辭典釋義
部分辭典補充說明,“遣施”可引申為“指派人才施展才能”,強調合理利用人才的價值,但這一用法較為少見。
在閱讀古文時,若遇“遣施”,優先理解為“贈送”;若涉及人才相關的語境,可參考引申義。更多例句可查閱《樂府詩集》《玉台新詠》等文獻。
《遣施》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遣」是動詞,意為派遣、使出去;「施」是動詞,意為施行、實施。因此,《遣施》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派遣和實施的行為或行動。
「遣」的部首為「辵」(辶),共有18畫;「施」的部首為「方」(方),共有11畫。
《遣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周禮·天官冢宰·司寇》中,有記載“遣施牽累”的用法,意為派遣和施行責罰。
《遣施》一詞在繁體中的書寫形式為「遣施」。
在古代,「遣」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而「施」的字形則相對穩定。
1. 他被公司遣施到海外分部工作。
2. 這個計劃需要遣施一番才能實現。
組詞中可使用「遣施」的詞語有:
- 遣返:遣送回原地或出發地。
- 施行:實行、執行。
- 遣散:派遣散去。
- 遣送:派遣送出。
與「遣施」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 派遣:指派人員去執行特定任務。
- 實施:進行、執行。
- 進行:進行事物的開展或進行。
與「遣施」意思相對的詞語有:
- 收回:撤銷、取回。
- 中止:停止、終止。
- 可撤銷:可以被撤銷的,具有撤回、取消的可能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