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體鱗傷的意思、遍體鱗傷的詳細解釋
遍體鱗傷的解釋
[be a mass of bruises;be covered all over with cuts and bruises] 渾身都是傷痕,形容傷勢很重
詳細解釋
(1).謂滿身都是傷痕。形容傷勢重。《痛史》第六回:“打的遍體鱗傷,着實走不動了。” 徐遲 《狂歡之夜》:“可是,這時詩人已經遍體鱗傷,他一出門,就跌了交。”
(2).比喻破壞嚴重,到處可見。 夏衍 《廣州在轟炸中》:“經過這十多天的轟炸, 廣州 是遍體鱗傷了。”
詞語分解
- 遍體的解釋 渾身,滿身。《隋書·李德林傳》:“因發熱病,遍體生瘡,而哀泣不絶。” 元 王和卿 《撥不斷·長毛小狗》曲:“遍體渾身都是毛,我道你有似箇成精物,咬人的苕菷。” 巴金 《探索集·春蠶》:“我雖然傷痕遍
- 鱗傷的解釋 形容傷痕如魚鱗一樣多。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禀帖贅說》:“當經典史驗明,遍體鱗傷。” 冰心 《最後的安息》:“向她臉上一看,她憔悴鱗傷的面龐上,滿了微笑。”
網絡擴展解釋
“遍體鱗傷”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iàn tǐ lín shāng,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形容渾身受傷,傷痕密布如魚鱗。比喻人或事物遭受嚴重傷害或破壞。
- 引申義:可比喻精神、心理或物體受到重創,如戰争後的城市、被激烈批評的觀點等。
出處與用法
- 最早出處:清代吳趼人《痛史》第六回:“打的遍體鱗傷,着實走不動了。”。
- 語法結構:主謂式,多作謂語、定語。例如:
- “經過轟炸,城市已遍體鱗傷。”(作謂語)
- “他帶着遍體鱗傷的身體逃離現場。”(作定語)。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體無完膚、傷痕累累、皮開肉綻(強調傷勢嚴重)。
- 反義詞:完好無損、安然無恙(強調未受損害)。
例句與語境
- 形容身體受傷:
“他不慎跌落山谷,被岩石刮得遍體鱗傷。”。
- 比喻心理或精神創傷:
“這段感情讓她遍體鱗傷,難以釋懷。”。
- 描述事物受損:
“戰後的古城遍體鱗傷,亟待修複。”。
補充說明
- 使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表達,中性色彩,常見于描述災難、暴力、激烈競争等造成的後果。
- 辨析:與“體無完膚”不同,“遍體鱗傷”側重外傷的密集,而“體無完膚”還可用于抽象事物(如觀點被駁斥)。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學習,可參考《痛史》原著或權威成語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遍體鱗傷》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于描述一個人或物體因受到重大傷害或打擊而遭受多處擦傷或損傷的狀态。下面是有關這個詞的更多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遍體鱗傷》的首字部首是“鱗”,總共有17個筆畫。
來源: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易經》中的一句話:“山陷于地,遍體鱗傷”,意味着山體崩潰,遍布整個山體的傷痕。
繁體:《遍體鱗傷》
古時候漢字寫法:《遍體躏傷》
例句:他在車禍中遭受了遍體鱗傷,需要長時間的康複治療。
組詞:遍體鱗傷的動詞形式為“遭遍體鱗傷”,名詞形式為“遍體鱗傷”。
近義詞:滿身傷痕、傷痕累累、傷痕遍布
反義詞:完好無損、一塵不染
希望以上的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