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拍胸。表示哀痛或悲憤。《儀禮·士喪禮》:“婦人拊心不哭。” 晉 陸機 《從軍行》:“苦哉遠征人,拊心悲如何!” 宋 蘇轼 《墨寶堂記》:“故有好書而不得其法,則拊心歐血幾死而僅存。” 康有為 《蘇村卧病寫懷》詩:“南望 九江 北京國,拊心辜負總酸辛。”
(2).撫摩胸際。 唐 長孫佐輔 《古宮怨》詩:“拊心卻笑 西子 嚬,掩鼻誰憂 鄭姬 謗。”
“拊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拊心”指用手拍打胸口,是一種肢體動作,主要用于表達強烈的情緒。其中“拊”意為“拍、輕擊”,“心”即胸口位置。
該動作通常與以下情感相關:
“拊心”與“捶胸”“撫膺”等詞類似,但更強調情感的内斂克制。需注意語境差異,例如“拊掌”則表喜悅(如“拊掌大笑”)。
例句參考:
康有為詩雲:“南望九江北京國,拊心辜負總酸辛”,通過動作傳遞家國憂思。
拊心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思是心痛、感到悲傷或痛苦。
拊心的部首是扌(手部)和心(心髒),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拊心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樂書》中,用于描述演奏音樂時引起共鳴的情感。後來逐漸引申為内心的傷痛或悲傷。
繁體字“拊心”為撫心。
在古代,拊心的寫法常見的還有“撫心”、“敷心”、“撫胸”等寫法。
1. 他聽到這個消息時,不禁拊心失望。
2. 心靈受到傷害時,無法拒絕拊心的情緒。
拊心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組詞,例如:拊心痛、拊心觸虐、拊心泣血等。
與拊心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悲傷、痛苦、痛心、傷心等。
與拊心意思相反的詞語包括:歡喜、快樂、愉快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