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拊心的意思、拊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拊心的解釋

(1).拍胸。表示哀痛或悲憤。《儀禮·士喪禮》:“婦人拊心不哭。” 晉 陸機 《從軍行》:“苦哉遠征人,拊心悲如何!” 宋 蘇轼 《墨寶堂記》:“故有好書而不得其法,則拊心歐血幾死而僅存。” 康有為 《蘇村卧病寫懷》詩:“南望 九江 北京國,拊心辜負總酸辛。”

(2).撫摩胸際。 唐 長孫佐輔 《古宮怨》詩:“拊心卻笑 西子 嚬,掩鼻誰憂 鄭姬 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拊心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強烈情感色彩的動詞短語,其核心含義指用手拍擊胸膛,多用于表達極度悲痛、憤慨、悔恨或宣誓時的激烈情緒。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權威出處:

  1. 基本釋義:悲痛與憤懑的表達

    • 指因極度悲傷、哀痛或内心郁結憤懑而用手捶打胸口,是一種外在的身體動作,用以宣洩難以抑制的激烈情感。
    • 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明确指出“拊心”意為“拍胸。表示哀痛或悲憤”。 《古代漢語詞典》也将其解釋為“捶胸。表示悲痛、憤慨或惋惜”。
    • 經典用例:
      • “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戰國策·燕策三》)—— 此例中,“拊心”生動刻畫了說話人(荊轲)對秦王暴行的刻骨仇恨與激憤。
      • “列士徇名,貪夫徇利,其所以拊心者異也。”(《莊子·盜跖》)—— 此處“拊心”指因追求不同(名或利)而産生的内心激動或懊悔的表現。
  2. 引申義:悔恨與自責

    • 在表達悲痛憤慨的基礎上,“拊心”常引申為因做錯事或未能如願而産生的深切懊悔、自責之情,強調内心的痛苦與追悔莫及。
    • 來源依據:《辭源》在解釋“拊”字時,提及“拊心”有“撫胸悲歎”之意,常用于表達悔恨。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雖未單列“拊心”詞條,但對“拊”的解釋(拍)和“心”的組合,其表達悔恨自責的用法在文學作品中廣泛存在。
    • 經典用例:
      • “孤臣之危如累卵,拊心何及!”(常形容身處險境或鑄成大錯後的悔恨交加)
  3. 用法特點

    • 書面語色彩濃厚:“拊心”屬于典型的文言詞彙或書面用語,在現代漢語口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文學、曆史叙述或表達莊重、激烈情感時仍可見。
    • 情感強度高:該詞所表達的情感(悲、憤、悔)通常非常強烈,遠超一般的悲傷或遺憾。
    • 動作與情感合一:它巧妙地将外在的身體動作(拍胸)與内在的激烈情感融為一體,具有強烈的畫面感和感染力。

“拊心”是一個承載着深厚情感内涵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動作是“拍擊胸膛”,核心情感是極度的悲痛、憤慨或悔恨。它源自古代漢語,至今仍保留在書面語和文學表達中,用以刻畫人物内心激烈的情緒波動或深刻的自我譴責。其權威釋義主要見于《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辭源》等大型語文工具書及經典古籍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拊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拊心”指用手拍打胸口,是一種肢體動作,主要用于表達強烈的情緒。其中“拊”意為“拍、輕擊”,“心”即胸口位置。

二、情感表達

該動作通常與以下情感相關:

  1. 悲痛哀傷
    如《儀禮·士喪禮》中“婦人拊心不哭”,描述喪禮中女性克制哭泣時拍胸的動作。
  2. 悲憤感慨
    曹植《求自試表》中“未嘗不拊心而歎息”,體現壯志未酬的憤懑。
  3. 激烈情緒
    現代例句如“切齒拊心”(咬牙切齒并拍胸),形容極度痛恨或激動。

三、文學與曆史引用

四、近義與延伸

“拊心”與“捶胸”“撫膺”等詞類似,但更強調情感的内斂克制。需注意語境差異,例如“拊掌”則表喜悅(如“拊掌大笑”)。


例句參考:

康有為詩雲:“南望九江北京國,拊心辜負總酸辛”,通過動作傳遞家國憂思。

别人正在浏覽...

本規邊窗秉言唱曉炒刺雠憤傳首楚城垂堂麤穢達巴漢釣川調賦低薄東不識阏逢二十一經凡瑣鳳栖梨撫安負釜綱佐幹力共川鼻飲化導偟暇翙翙颉羹儉卑講經腳腕家譜急張拒遂老婆子利害相關林坵流宕忘反柳士師旅裝馬利密禀木作男女老小袅娜娉婷牛馬襟裾欺藐齊烹全算汝南晨雞傷恫山字肩折楊柳速怨绨袠同日汪罔無根而固焐腳險地諧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