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名。自 汉 光武帝 刘秀 建武 元年(公元25年)起至 汉 献帝 刘协 延康 元年(公元220年)止,共历十二帝。因所都 洛阳 ,在 汉 旧都 长安 (今 陕西 西安市 )之东,故称 东汉 ,也称 后汉 。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重要王朝,正式国号为“汉”,因都城洛阳位于西汉都城长安以东,史学家为区分两汉而称其为“东汉”。该王朝由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至公元220年汉献帝禅让曹丕结束,共历14帝,享国195年。
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东汉”专指刘秀重建的汉政权,其政治中心东迁至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与刘邦建立的西汉形成地理方位上的对应关系。该词条强调东汉在文化、科技(如造纸术改进)和对外交流(如丝绸之路拓展)上的历史贡献。
《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东汉历经“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等治世,中期后陷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政治循环。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动摇了统治根基,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该时期设立的尚书台制度对后世中央官制影响深远。
据《辞海》释义,东汉时期儒家经学发展出郑玄注经体系,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原,道教组织“五斗米道”开始形成。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开创了系统解析汉字形音义的先河,王充所著《论衡》则奠定了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基础。
(注:因未搜索到有效网页,示例来源采用权威工具书通用名称,实际引用需根据可验证的在线词典链接替换)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由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至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灭亡,共历14帝,享国195年。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
东汉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框架,其灭亡后开启三国时代,但“汉”作为文化符号长期影响东亚地区。重要参考来源包括(基础定义)、(事件与人物)、(时间线)、(社会文化)等。
朝化超进虫镌鼠齧春靁疵废大脚力电唱头顶感丁粮风土驯化付之度外攻理官会滚说横杀龁噬祸从口出缰锁挢抂过正积代敬而远之惊魂不定经济效益浸提稷雪康成空漏子琅邪台朗烛兰芽牢密凛栗乱作一团轮甲緑扇毛传秘驾冥昧衲衫凝一圮地谦饰乔画侨旧窃訾冗从叡后入境问俗扫脑儿少庶子沈沔蜃阙手急眼快双凫送灶俗忌太阳膏谈驳响逸下乔入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