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鄉賢祠的意思、鄉賢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鄉賢祠的解釋

東漢 孔融 為 北海 相,以 甄士然 祀于社。此為祭祀鄉賢之始。 明 清 時凡有品學為地方所推重者,死後由大吏題請祀于其鄉,入鄉賢祠,春秋緻祭。參閱 清 梁章钜 《稱謂錄·故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鄉賢祠是中國傳統社會中一種重要的紀念性祠廟建築,其核心含義可拆解如下:

  1. 字義解析:

    • 鄉:指地方、家鄉、本鄉本土。
    • 賢:指有德行、有才能、受人尊敬的人。
    • 祠:指供奉祖先、先賢或神靈的廟堂、祠堂。
    • 合義:鄉賢祠即指供奉和祭祀本鄉本土曆代賢德之士的祠堂或廟宇。
  2. 曆史功能與社會意義: 鄉賢祠是古代地方社會推行教化、彰善瘅惡的重要場所。它通常由地方政府或地方士紳主持修建,旨在:

    • 崇德報功:表彰本地在道德、學問、政績、忠義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為鄉裡所敬仰的先賢,表達後人的追思與敬意。
    • 教化鄉民:通過祭祀鄉賢的儀式和事迹宣傳,樹立道德楷模,激勵後人見賢思齊,引導社會風氣,維護地方倫理秩序(如忠、孝、節、義)。
    • 凝聚鄉情:作為地方共同的曆史記憶和精神象征,增強地域認同感和凝聚力。
    • 參與地方治理:鄉賢祠的設立與祭祀活動,是儒家“禮治”思想在基層社會的實踐,也是地方士紳參與社會管理、維系地方穩定的重要方式。其入選者需經過官方審核認定,具有官方背景。
  3. 供奉對象: 入選鄉賢祠的人物,通常需符合儒家道德标準,并在以下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有顯著成就:

    • 德行高尚:孝子、節婦、義士等。
    • 學問淵博:著名學者、教育家。
    • 政績卓著:曾在本地或他地為官清廉、造福一方的官員(有時包括流寓本地并有貢獻者)。
    • 有功于鄉梓:在地方建設、慈善公益、抵禦外侮等方面有重大貢獻者。
    • 忠烈之士:為國捐軀或堅守氣節者。
  4. 曆史沿革與現狀:

    • 鄉賢祭祀傳統源遠流長,制度化、普及化的“鄉賢祠”主要興起于明清兩代,常與名宦祠并列建于學宮(文廟)内或附近,或單獨建于地方公共場所。
    • 作為重要的文化遺産,部分保存完好的鄉賢祠(如浙江、安徽等地)已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成為研究地方曆史、文化和古代社會制度的重要實物資料。
    • 其蘊含的尊賢重德、崇文尚教、熱愛鄉土的精神内核,至今仍有積極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鄉賢祠是中國古代地方社會用于祭祀本地已故賢士的場所,其發展與功能可概括如下:

一、定義與起源

鄉賢祠是地方祭祀體系中表彰德才兼備、受民衆推崇的賢士的祠堂。其起源可追溯至東漢時期,孔融任北海相時首次以甄士然為對象進行祭祀。元朝中後期“鄉賢祠”稱謂正式出現,并與學宮結合,為明清制度化奠定基礎。

二、功能與意義

  1. 教化功能:明代起被納入官學體系,與文廟結合形成“尊經尚賢”模式,通過祭祀身邊賢者引導民衆遵循儒家倫理。
  2. 社會激勵:表彰對地方有貢獻者(如推動教育、民生等),激勵後人效仿。
  3. 文化傳承:承載忠孝節義等儒家價值觀,強化地方文化認同。

三、曆史演變

四、建築特點

多位于文廟建築群内,如曲靖鄉賢祠與名宦祠對稱分布,含正殿、配殿等,布局體現儒家禮制。高郵等地鄉賢祠還與學宮相連,形成教育-祭祀複合空間。

五、現代價值

作為傳統文化載體,其“以賢化民”理念對當代鄉村治理、道德建設仍有借鑒意義。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漢典、高郵地方志、連雲港日報等權威來源,完整記載可查閱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飽計邊帶補輯殘魄馳魂奪魄蔥青稻穟大招得名鬥象斷絲貳忒藩籬斧畫富子河西走廊回飇回耗恢毅講懽劍器迦文金箔寄生蜂就緒蠲欠絶望闿悌勞臣連軸螞蝗名符其實目無法紀難解釀亂女侍中品庶丕祉傾耳而聽清懷穹昊戚屬取法乎上,僅得乎中三去善法聲影設詐孰爛殳書太平翁翁檀暈桃花命穨然僞民蓊勃問恤五地相賣香黍攜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