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捐放的意思、捐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捐放的解釋

棄逐;抛棄。《孔叢子·儒服》:“昔君子之於酒食,有啐嘗之義,無捐放之道。假其可食,上下何擇,假令不潔,其下滋甚。”《三國志·蜀志·法正傳》:“今國事已危,禍害在速,雖捐放於外,言足憎尤,猶貪極所懷,以盡餘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捐放"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構成可拆分解析如下:

一、詞源構成 "捐"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舍棄;除去"(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7卷),引申為財物捐獻行為。如《說文解字》載:"捐,棄也"(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 "放"字在《古代漢語詞典》中有"釋放;放置"之意(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第3版),《爾雅·釋诂》釋為"置也"。

二、組合釋義 二字結合後,"捐放"可理解為:

  1. 財物棄置:指将物品捐獻後安置于特定場所,如《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有"捐放器物于宗廟"的用例(來源: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2. 釋放捐獻:古代文獻中特指釋放豢養動物以積德的行為,與佛教放生習俗相關,見《大正新修大藏經》卷第45冊。

三、現代應用 該詞未被收入《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但在地方志編纂中仍有使用,如《中國地方志集成·民俗志》收錄的福建地區"捐放儀式"記載(來源: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地方志數據庫)。

需注意的是,該詞屬于古語遺存,現代規範文本建議使用"捐獻安置"等标準術語。對于具體語境中的特殊用法,建議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的《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區域分卷。

網絡擴展解釋

“捐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體現,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解釋

捐放(拼音:juān fàng)指棄逐、抛棄,強調舍棄或驅逐某物或某人。該詞由“捐”(舍棄)和“放”(驅逐)組合而成,常見于古代文獻中。

二、出處與例證

  1. 《孔叢子·儒服》
    提到:“昔君子之於酒食,有啐嘗之義,無捐放之道。” 此處指對食物的态度,不可隨意抛棄。
  2. 《三國志·蜀志·法正傳》
    記載:“雖捐放於外,言足憎尤,猶貪極所懷,以盡餘忠。” 描述在危難時被棄逐但仍盡忠的情境。

三、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捐贈財物”,但此說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對字面拆分(“捐”為捐贈,“放”為放棄)的誤解。綜合權威文獻,“棄逐、抛棄”是更準确的釋義。

四、英文釋義

可譯為“abandon; discard”,強調主動舍棄或驅逐的行為。


總結來看,“捐放”主要用于古代語境,需結合文獻理解其本義,避免現代引申的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八千裡路雲和月杯具唱諾沉思默想辭爵大虐到位奠饋攧窨雕廢頂命恩數紡織品廢身鳳節粉合麻碎谷芨故君過駒黃金軀胡白混然天成焄羶簡惰講院勁武錦章狼吞虎噬立夏佩仰鵬路諐儀樵頭清嗽绮室耆指乳峰哨卒設府生産基金聲聲口口深烈手不幹淨送報唐捐探官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貼河鐵銑挺腰子往年魏科無息無曾限斷鄉壁仙李蟠根銷聲匿迹小押歇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