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止的意思、抵止的詳細解釋
抵止的解釋
終止。 明 楊慎 《辭尚簡要》:“不論合題與否,篇篇相襲,師以此授徒,上以此取士,不知何所抵止也。”
詞語分解
- 抵的解釋 抵 ǐ 擋,拒,用力對撐着:抵擋。抵制。抵抗。抵賴。 頂撞,沖突,矛盾:抵觸。 代替,相當,頂替:抵押。抵償。抵充。抵還(俷 )。 到達:抵京。抵臨。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止的解釋 止 ǐ 停住不動:止步。截止。 攔阻,使停住:止痛。禁止。 僅,隻:止有此數。不止一回。 古同“趾”,腳;腳趾頭。 行起 筆畫數:; 部首:止;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抵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詞義:意為“終止、停止”,通常指某種狀态或行為的結束。
- 示例:明代楊慎在《辭尚簡要》中批評文章模仿現象時提到“不知何所抵止也”,指不知這種風氣何時終止。
2.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來源: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楊慎的《辭尚簡要》,用于描述當時科舉文章千篇一律、缺乏創新的問題。
-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屬于古語詞彙,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
3.結構與發音
- 拼音:dǐ zhǐ(“抵”為第三聲,“止”為第三聲)。
- 字形結構:由“抵”(左右結構)和“止”(獨體結構)組成,屬于聯合式合成詞。
4.使用注意
- 語境限制:多用于書面語或批判性語境,如描述負面現象的延續性問題(如“抄襲之風不知抵止”)。
- 近義詞:終止、停止、結束(具體需結合語境選擇更常用的現代詞彙)。
若需進一步探究該詞的古代用例,可參考楊慎《辭尚簡要》等明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抵止(dǐ zhǐ)這個詞的意思是阻止、抵抗或阻擋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手部部首“手”表示與動作相關,右邊的至字部首“止”表示停止或阻止。它的總筆畫數是11筆。抵止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是由于它的含義比較明确,而且構詞方式簡單。在繁體字中,抵止這兩個字的形狀和簡體字基本一緻。根據古時候漢字寫法,抵止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差不大。下面是一個例句:"他用盡全力抵止了敵人的進攻。"抵止這個詞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新詞,如:抵止力、抵止作用、抵止措施等。與抵止意思相近的詞有攔截、攔阻、阻擋等。相反的詞有促進、推動、鼓勵等。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