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訴的意思、公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訴的解釋

[public prosecution] 一種刑事訴訟方式,由擁有法定檢察權的機關代表國家對罪犯向法院提起訴訟,區别于“自訴”

公訴人

詳細解釋

刑事訴訟的一種方式,是以國家公訴人身分向法院提起的訴訟。在我國,人民*********對偵查終結的案件,認為必須對被告人追究刑事責任時,由檢察長或由他指定的檢察員以國家公訴人資格,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并出席法庭,支持公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公訴是刑事訴訟中的重要概念,指由檢察機關代表國家向法院提起的訴訟活動。以下是綜合法律定義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公訴是人民檢察院對偵查終結的刑事案件,經審查确認犯罪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後,代表國家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訴訟程式。其核心特征包括:

  1. 國家追訴性:由檢察機關以國家名義行使起訴權,區别于被害人自訴。
  2. 法定職權性:專屬于人民檢察院的職能,其他組織或個人無權幹預。

二、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三、實施流程

  1. 審查階段:對偵查機關移送的案件材料進行證據、事實和法律適用審查。
  2. 決定起訴:符合條件時,由檢察長或檢察員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交起訴書。
  3. 出庭支持:檢察院需派員出庭舉證、質證,履行法律監督職責。

四、與自訴的區别

對比項 公訴案件 自訴案件
起訴主體 人民檢察院 被害人及其代理人
案件性質 社會危害性較大(如殺人、搶劫) 危害較輕(如诽謗、虐待)
證據收集 由公安機關或檢察院主導 被害人自行提供證據

五、特殊情形

若檢察院審查後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如證據不足、犯罪情節輕微),可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

通過上述機制,公訴制度既保障了國家追訴犯罪的權威性,又通過法定程式維護了司法公正。如需了解完整法律條文,可參考《刑事訴訟法》第136-170條。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訴》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公訴》是指在司法程式中,由符合法定條件的檢察機關以國家名義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起訴訟,公開宣布其犯罪事實并提出相應的法律責任。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公訴》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八”和“示”,筆畫數為12。

來源

《公訴》這個詞是由“公”和“訴”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公”字表示國家、公共的意思,而“訴”字表示告發、控告的意思,兩者合在一起即表示國家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所提起的控訴。

繁體

《公訴》的繁體寫法為「公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體,但《公訴》這個詞的基本形态相對穩定,寫法并沒有發生較大變化。

例句

1. 檢察機關已經進行了對該犯罪嫌疑人的《公訴》。

2. 今天下午,法院将對被告人提起《公訴》。

組詞

- 公開
- 公民
- 公共
- 公正
- 公序良俗

近義詞

- 控告
- 控訴
- 起訴
- 控制

反義詞

- 辯護
- 拒訴
- 解救
- 撤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