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應愛而不愛。 漢 賈誼 《新書·禮》:“禮,天子愛天下,諸侯愛境内,大夫愛官屬,士庶各愛其家,失愛不仁,過愛不義。”
(2).失去别人的愛憐。《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太祖 少機警,有權數” 裴松之 注引《曹瞞傳》:“ 太祖 曰:‘初不中風,但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晉書·王祥傳》:“ 祥 性至孝。早喪親,繼母 朱氏 不慈,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 明 劉基 《郁離子·枸橼》:“臣之裡有出妻而再嫁者,日與後夫言前夫之非。一日,又失愛于其後夫而嫁于郭南之寓人,又言其後夫如昔者。”
(3).指失去所愛。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 提爾尼阿 遂終陷 安陀羅奇 之子于法。 安陀羅奇 失愛絶歡,廬其子壠上。”
“失愛”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失愛”拼音為shī ài,主要包含三層含義:
應愛而不愛
源自漢代賈誼《新書·禮》,強調社會關系中“愛”的倫理責任。例如:“天子愛天下,諸侯愛境内……失愛不仁”,指不履行愛的義務即為不仁。
失去他人愛憐
多因行為不當導緻他人疏遠。如《三國志》記載曹操因被叔父誣告而“失愛于父”;《晉書》中王祥因繼母挑撥失去父親關愛。
失去所愛
常指因變故痛失親人或伴侶。例如魯迅提及安陀羅奇“失愛絕歡”喪子之痛,或現代例句“邁克痛失愛妻”。
在情感語境中,“失愛”可指戀愛關系破裂或感情消逝,例如形容情侶分手後的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新書·禮》《三國志》等文獻,或查看上述标注的網頁來源。
失愛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形容感情中的失落和悲傷。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失和愛。失意指喪失、失去,愛是指情感、感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來源
《失愛》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蒹葭》中。在古代文人筆記中,這個詞經常用于描述人們在感情中的傷害和失落。
繁體
繁體字“失愛”保留了原詞的意思和拼寫,隻是在字形上稍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據古代文字學者研究,古時候寫作“失愛”的拆解是由“不喜歡”、“心灰意冷”、“懊悔”等多個古漢字組合而成。
例句
1. 他們之間的感情逐漸破裂,最終失去了愛。
2. 失愛後,她陷入了長時間的孤獨和傷痛。
組詞
失落、失望、失去、失意、失信、失眠
近義詞
失戀、失寵、失守、失利
反義詞
得愛、得到、得勝、得意、得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