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時和地利。《列子·天瑞》:“吾聞天有時,地有利。吾盜天地之時利。”
(2).一時的功利;當時的功利。《後漢書·朱浮傳》:“兼以私情容長,憎愛在職,皆競張空虛,以要時利。” 唐 韓愈 《答孟郊》詩:“規模背時利,文字覻天巧。”
“時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天時與地利的結合
指自然條件中的時間因素(如季節、氣候)與地理優勢(如地形、資源)的協調統一。這一用法常見于古籍,如《列子·天瑞》提到“吾盜天地之時利”,強調對自然規律的順應。在軍事或農業領域,古人常通過把握“時利”提升勝算或收成。
短期或現實利益
指暫時的功利性目标,帶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後漢書·朱浮傳》批評官員“競張空虛,以要時利”,暗含對急功近利行為的批判;唐代韓愈詩句“規模背時利”則體現對長遠價值的追求。
詞源特點: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文研究或特定語境中。其結構由“時”(時間/時機)與“利”(利益/優勢)組合,體現漢語雙字詞通過單字義項疊加擴展含義的特點。
注:以上解析綜合了古代文獻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具體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判斷。
時利:是一個表示時間和利益的詞,既包含時間的概念,又指有益的利潤或好處。
拆分部首和筆畫:時利的部首是⾨,共有12個筆畫。
來源:時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經文和文獻。在古代,人們就意識到時間的價值和利益的重要性,并将這兩個概念合二為一,形成了"時利"。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經成為一個常用詞彙。
繁體:繁體字"時利"與簡體字時利的意思和拼音相同,隻是書寫形式上有所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的形式有所不同。根據古代碑刻和文獻的記錄,時利的古代字形是"時利"。
例句:
組詞:時機、時機所限、時序、時刻、利益、受益、利潤、時光、時光荏苒。
近義詞:時間、機會、利益、好處。
反義詞:時空、損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