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小的長處。 南朝 梁 沉約 《與範述曾論齊竟陵王賦書》:“仰酬睿旨,微表寸長。” 宋 蘇轼 《湖州謝上表》:“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獨無寸長。” 清 楊芳燦 《沙堿田》詩:“我來更吏考,治賦無寸長。”參見“ 寸長尺短 ”。
“寸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微小的長處或優點,常用于謙遜表達或客觀描述。以下是詳細解析:
文學引用
南朝梁沉約曾用“微表寸長”表達對他人才能的肯定;清代楊芳燦詩句“治賦無寸長”則自嘲缺乏治理賦稅的能力。
現代造句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
《寸長》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非常短小的距離。
《寸長》的拆分部首是“宀”和“彡”,共有9個筆畫。
《寸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左傳》。“寸長”的意義是指寸量,即長度的單位,後來引申為非常短小的距離。
繁體字為「寸長」。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很多種,對于《寸長》,我們可以參考古代金文、篆文的寫法。在金文中,「寸長」的字形由三個獨立的部分組成,表示一個寸的長度;而在篆文中,它更加簡化,由兩個部分組成,更加強調了短小的特點。
1. 這個小島離海岸隻有寸長之距。
2. 從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與成功隻有寸長之隔。
1. 寸寸長:形容非常細微的距離。
2. 寸步不離:形容始終跟隨在别人的身旁,形影不離。
3. 寸步難行:形容環境非常惡劣,無法前進。
寸步不離、寸寸長
遙不可及、天長地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