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骸的意思、焚骸的詳細解釋
焚骸的解釋
燒身。《後漢書·周舉傳》:“ 太原 一郡,舊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龍忌之禁。”
詞語分解
- 焚的解釋 焚 é 燒:焚燒。焚毀。焚化。焚香。焚書坑儒。焚膏繼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力工作)。憂心如焚。 燃燒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 骸的解釋 骸 á 骨頭:骸骨。屍骸。 身體:病骸。殘骸。 筆畫數:; 部首: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焚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拼音與釋義
- 拼音:fén hái()
- 基本含義:指“燒身”,即焚燒身體的行為。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詞典中均有明确記載,如《後漢書》的引文()。
2.出處與典故
- 來源:出自《後漢書·周舉傳》的記載:“太原一郡,舊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龍忌之禁。”
- 背景:與春秋時期晉國名士介子推相關。傳說介子推為拒絕晉文公的封賞,攜母隱居山林,最終被焚而死,後人因此形成“龍忌之禁”(禁火寒食的習俗)。
3.用法與延伸
- 古義:多用于描述極端行為或祭祀儀式中的自焚現象。
- 現代應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僅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
4.相關考據
- “龍忌之禁”:指古代太原地區因介子推被焚而禁火寒食的習俗,後演變為寒食節()。
5.總結
“焚骸”是典型的古文詞彙,需結合具體曆史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相關古籍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焚骸》這個詞是指将屍骨進行火葬的行為或事物。下面将對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焚的部首是火,共有四畫。
- 骸的部首是骨,共有 nine 個筆畫。
來源:
《焚骸》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最早可追溯到《詩經》一書中的《鄭風·風雨》:“焚蓍實兮、庶栗瞻瞻。”在古代,焚骸是一種尊重和紀念死者的方式。
繁體:
《焚骸》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焚骸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變化。
例句:
1. 為了遵守祖父的遺願,他選擇焚骸而不是埋葬。
2. 在古代,焚骸被認為是對逝者最高的敬意。
組詞:
組詞方面,與《焚骸》相關的詞語有:焚香、焚燒、骸骨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火化、火葬、燒骨等。
反義詞:
反義詞可視具體語境而定,視為正常埋葬等。
希望上述回答符合您的要求,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