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曝鰓 ”。《南史·何敬容傳》:“且暴鰓之魚,不念杯酌之水;雲霄之翼,豈顧籠樊之糧。” 明 張居正 《送楊孝廉下第歸》詩:“因歌 蜀 道愁征騎,還向 龍門 歎暴鰓。”
“暴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自古代詩文中的典故,以下是詳細解釋:
“暴鰓”同“曝鰓”,字面意為暴露魚鰓,指魚類因缺水或環境惡劣導緻鰓部外露的狀态。其中“暴”通“曝”,意為暴露;“鰓”指魚類的呼吸器官。
該詞與“鯉魚躍龍門”的傳說相關。據《三秦記》記載,黃河鯉魚若能跳過龍門(今山西河津禹門口),即可化龍;若失敗,則鰓部受傷暴露于水面,稱為“暴鰓點額”。這一典故常被用來比喻科舉落第或仕途受挫。
現代漢語中,“暴鰓”屬于生僻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其核心意象仍保留失敗、困頓的隱喻,例如“暴鰓龍門”可形容重大挫折。
需注意“暴”在此處讀作bào(非pù),與“曝”通假;“鰓”則指魚鰓,非現代漢語中“腮”(臉頰)的誤寫。
“暴鰓”是一個漢字詞,意為魚類的鰓或魚鰓突出的部分。它用來描述魚類身上的一種生理特征。
2. 拆分部首和筆畫“暴鰓”這個詞的部首是“魚”(yu2),由14個筆畫構成。
3. 來源與繁體“暴鰓”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由“暴”和“鰓”兩個簡體字組成。它沒有繁體字形式。
4.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根據古籍記載,古時候寫“暴鰓”的漢字可以采用不同的字形。這些字形隨着時間的推移被統一和規範化,最終形成了現代标準字形。
5. 例句這是一個關于“暴鰓”的例句:
遊泳時,你可以清晰地看到魚身上鮮豔的暴鰓。
關于“暴鰓”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