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rtuous woman] 舊指堅守節操,丈夫死後不再改嫁的婦女
(1).指有節操的婦女。 晉 傅玄 《秋胡行》之一:“奈何 秋胡 ,中道懷邪。美此節婦,高行巍峨。”
(2).舊指夫死守貞不再嫁的婦女。《醒世恒言·大樹坡義虎送親》:“如今再説一個義虎知恩報恩,成就了人間義夫節婦,為千古佳話。” 魯迅 《華蓋集·十四年的“讀經”》:“二十四史不現在麼?其中有多少孝子、忠臣、節婦和烈女?”
“節婦”是中國古代社會對特定女性的道德稱謂,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但主要包含以下特點:
“節婦”指丈夫去世後堅守貞節、終身不改嫁的女性。這一概念強調女性對婚姻的忠誠,尤其在丈夫死後仍保持獨身,被視為傳統道德中的“高尚節操”。
清代統治者雖曾大力提倡,但實際民間再嫁現象仍普遍存在。近現代以來,隨着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節婦”逐漸被視為封建枷鎖的象征,其道德标準已不再適用現代社會。
《節婦》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女子守身如玉,秉持節操的美德。在古代中國文化中,節婦是指貞節的女子。
《節婦》的部首是女(女子),筆畫共計9畫。
《節婦》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國社會中,女性貞節被視為一種高尚的品德,婦女們被期望以節婦為準則來保持清純的身心。
《節婦》的繁體字為「節婦」。
在古時候,寫作《節婦》的漢字可能會有些許差異。常見的寫法有「節婦」。
1. 她被譽為一位真正的節婦,守身如玉,甘願以身許國。
2.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贊美過許多節婦的品德。
節儉、節約、節日、婦女、婦科等
貞婦、貞女、矜女、節女等
放蕩、淫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