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舊時貨币“銀角”。“大洋”的對稱。銀角初發行時,原系十進輔币,銀角十角等于一元。後因鑄造過濫、成色降低而貶值,需十一、二角才能兌銀元一元。此後,貶值的銀角就成為小洋。小洋一角一、二分合大洋一角。 ********* 《春風沉醉的晚上》:“因為外間的住者要從我的房裡出入,所以我的每月的房租要比外間的便宜幾角小洋。” 茅盾 《林家鋪子》四:“先看一看那張‘清單’,打了一會兒算盤,然後點檢銀錢數目:是大洋十一元,小洋二百角,鈔票四百二十元,外加即期莊票兩張。”
“小洋”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1. 曆史貨币單位
指中國近代流通的銀質輔币“銀角”,與大洋(銀元)對應。其特點包括:
2. 特定語境下的形容詞性成語
部分詞典标注其為形容“年幼或身材矮小但态度傲慢的人”,但該用法較罕見,可能與方言或文學引申義相關,需注意與主流曆史含義區分。
建議在曆史文獻或經濟相關文本中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若遇文學描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語義。
小洋是一個含有拆分部首和筆畫的漢字,它的意思是小或者年幼的外國人。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和"氵"兩個部首,其中"⺈"是指人的部首,"氵"是水的部首。它的筆畫數為8畫。
小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清代,當時西方國家開始派遣外交官和商人來華,這些外國人往往身材較矮小,因此被中國人稱為"小洋"。現代使用中,小洋通常指西方國家的年輕人或者兒童。
在繁體字中,小洋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在繁體字中"洋"的右邊多了一個"西"字部首的部分。
古時候小洋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是具體的資料較為稀少。
以下是一個關于小洋的例句:
他是一個可愛的小洋孩子,身穿傳統中國服裝,非常引人注目。
與小洋相關的組詞有:小洋鬼、小洋人。
小洋的近義詞是:小外國人、小西方人。
小洋的反義詞是:大洋、大洋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