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本來說,本來料想。 元 張國賓 《薛仁貴》第四折:“定道是俺家門則有這媳婦兒賢達,誰知你又被皇恩,賜與嬌娃。”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三折:“想當初在 雲夢山 中把天書習,定道是取将相能容易,誰知有這日。”
定道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大核心義項,均蘊含“确立、固定”之意,以下分項詳解并附權威來源:
指修行者通過戒定慧的修持,斷除煩惱、證得覺悟的确定不移之道或穩固成就的階段。
細分含義:
典籍例證:
《俱舍論》卷二十五:“唯無間道斷諸煩惱……此無間道,亦名為‘定道’。”
來源: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定道”條目(1922年);《漢語大詞典》第3卷第112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指星辰在宇宙中遵循的固定軌道或規律性路徑,強調其運行軌迹的确定性。
典籍例證:
《史記·天官書》:“月行中道,安甯和平……中道者,黃道也;定道者,常行之道也。”
來源: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中國古代天文詞典》“定道”條(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年)。
該詞屬文言雅言,當代多見于佛學典籍研究或天文史文獻,日常口語罕用。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确立不移的路徑或狀态” 展開,兼具抽象(修行境界)與具象(星體軌迹)的雙重特征。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字釋義(商務印書館,2016年);《漢語古文字字形表》相關考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定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成語含義(現代釋義) 指堅定不移地遵循正确道路,不為外界動搖。由“定”(穩定、堅定)和“道”(道路、方向)組成,強調信念與原則的堅守。例如:“他在創業中始終定道前行,最終取得成功。”
古語用法(元代文獻常見) 表示“本來說”或“本來料想”,多用于轉折語境,說明預期與現實的差異。例如:
補充說明:
俺每擺列百葉紅标牓才子佳人岔氣撤案赤鼻馳電沖昏頭腦傳屍淳魯動粘獨斷專行墳墩鳳雛風行水上風行電掣墳壇革新痯痯故歲函調紅緑燈皇支棘棘精進金銮坡口案立成靈瑟明鑒墨啓南京臨時參議院弄神弄鬼胼手胝足乾麨翹首以待竊竊輕黃邛都七椀茶熱海山膏閃爍其辭順答死手俗體字躺屍田舍翁貼麻體料體靣頭谷頹然萬代千秋宛丘挦扯謝家詠雪席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