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傳屍的意思、傳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傳屍的解釋

亦作“ 傳屍 ”。1.猶轉屍。謂死無葬所。《逸周書·大聚》:“揖其民力,相更為師;因其土宜,以為民資。則生無乏用,死無傳屍。” 孔晁 注:“傳於溝壑。”

(2).中醫稱肺結核症。舊題 漢 華佗 《華氏中藏經》有《傳屍論》篇。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二:“女患傳屍瘦病,恐妾厭禱之。” 唐 王焘 《外臺祕要》卷十三“蒸骨方”引《灸骨蒸法圖》:“骨蒸病者,亦名傳屍,亦謂殗殜,亦稱伏連,亦曰無辜。” 宋 洪邁 《夷堅甲志·熾盛光呪》:“( 曹瑴 )少出家為行者,其家累世病傳屍,主門戶者一旦盡死,無人奉祭祀。”


見“ 傳屍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傳屍”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醫學背景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轉屍(死無葬所)
    最早見于《逸周書·大聚》,指人死後屍體無處安葬,暴露于溝壑之中,象征極端的貧困或戰亂導緻的慘狀。孔晁注“傳於溝壑”進一步強調其凄涼境遇。

  2. 中醫病症名
    傳統中醫将“傳屍”與肺結核(肺痨)關聯,認為其具有傳染性,且病程遷延緻死。唐代《外台秘要》描述其症狀為“骨蒸、羸瘦”,并提到“屍氣傳注”的傳播特性,即患者死後會傳染給親屬,故稱“傳屍”。


二、延伸與争議

  1. 現代視角的解讀
    有觀點認為,古代“傳屍”描述的家族多代患同種疾病的現象,可能與遺傳相關。但需注意,中醫更強調“行為遺傳”(如生活習慣、環境)而非現代基因理論。

三、文獻記載


四、相關概念

提示:若需完整文獻出處或醫學案例,可參考《外台秘要》《逸周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傳屍(chuán shī)這個詞是指傳送或搬運屍體的意思。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其中的"傳"部分是由"亻"(人)和"專"組成的,"屍"部分則是表示屍體的意思。這個詞來源于中文漢字,是由人們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來使用和創造的。 這個詞的繁體寫法為「傳屍」。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傳」的寫法稍有不同,采用了古代的「傳」,而「屍」的寫法則相對保持一緻。 以下是關于「傳屍」這個詞的一些例句: 1. 他們雇人把傳屍的工作做好了。 2. 傳屍隊在黑夜中悄悄将屍體運送到墓地。 與「傳屍」相關的組詞包括「屍體」、「運屍」等。其中「屍體」指的是死去的人的遺體,「運屍」則指的是搬運和傳送屍體的行為。 與「傳屍」意思相近的詞有「運屍」、「運送屍體」等。這些詞都可以用來表示同樣的意思:搬運和傳送屍體。 在這個詞的意思方面,我們很難找到一個直接的反義詞。可能最接近的反義詞是「殡葬」,因為它描述了處理屍體和身後事的過程。 希望這些回答能幫到你!如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