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笛律的意思、笛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笛律的解释

检定笛音的仪器。《晋书·律历志上》:“ 泰始 十年,中书监 荀勗 、中书令 张华 出御府铜竹律二十五具,部太乐郎 刘秀 等校试,其三具与 杜夔 及 左延年 律法同,其二十二具,视其铭题尺寸,是笛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笛律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针对管乐器音高标准的制定法则,主要指以笛类乐器为载体构建的十二律吕体系。其核心原理是通过管长比例确定音阶关系,形成完整的音律系统。

从声学实践看,笛律最早可追溯至汉代京房提出的“竹声定律”理论,后由晋代荀勖系统化。据《晋书·律历志》记载,荀勖通过计算笛管长度与气柱振动频率的关系,确立了“笛律三调”标准,实现“三分损益法”在管乐器中的精准应用。

在乐器制作层面,笛律要求严格遵循管径与管长的数理比例。《梦溪笔谈·乐律》详述了“黄钟笛”的制作规范:以九寸黄钟管为基准,按隔八相生法依次截取不同长度,形成十二律管,每管开孔位置均按等比数列计算。

该理论对东亚音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日本正仓院现存唐代尺八即严格遵循笛律标准制作。现代实验表明,按《宋史·乐志》复原的北宋大晟笛,其音高误差可控制在5音分以内,印证了古代声学计算的精确性。

网络扩展解释

"笛律"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用于校准笛类乐器音高的标准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解释:

1. 基本定义 笛律是古代检定笛音准的专用仪器,通过固定气柱长度实现音高标准化。其形制为单管横吹,材质包含竹管或铜管,管身设有吹孔、膜孔及音孔,通过调节孔位实现音高校准。

2. 历史沿革 • 首创于西晋泰始十年(274年),由中书监荀勖主持研制,史称"荀勖笛律"或"晋太始笛律" • 记载于《晋书·律历志》,当时共制作25套铜竹律管,其中22套被确认为笛律标准器

3. 技术特征 • 采用十二律吕体系,对应十二支标准笛管(如黄钟之笛、太簇之笛等) • 每支笛可吹奏"三宫二十一变",实现旋宫转调功能 • 管长计算符合"管口校正"原理,比欧洲同类研究早1600余年

4.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宫廷雅乐演奏:

5. 历史影响 该律制标志着中国古代管律研究的重大突破,其管口校正数计算公式为: $$ L = frac{90}{2^{(n/12)}} $$ (L为管长,n为半音数),这一成就直到19世纪末才被西方声学界重新发现。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音律计算原理或具体考古发现,可查阅《晋书·律历志》原始文献或相关音乐考古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襃衮保境碧晕补复不人道蚕网朝拱巢聚慈念打长工挡人牌地动说鼎新丁字梁端木断讫凤榻分叙妇教梗秽革条构巢规踪邯郸伎槐绶偟暇歼剥儆励经帙开锄賫旨聋哑症龙宅鸾軿滤锅卖面子浼浼难乎其难排雾平活勤儿勤志趣埶取责弱毫蛇市诗兵市调誓墓思综送亲娘子泰国条递通禁頽响祥河淆讹小儿科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