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笛律的意思、笛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笛律的解释

检定笛音的仪器。《晋书·律历志上》:“ 泰始 十年,中书监 荀勗 、中书令 张华 出御府铜竹律二十五具,部太乐郎 刘秀 等校试,其三具与 杜夔 及 左延年 律法同,其二十二具,视其铭题尺寸,是笛律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笛律"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用于校准笛类乐器音高的标准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解释:

1. 基本定义 笛律是古代检定笛音准的专用仪器,通过固定气柱长度实现音高标准化。其形制为单管横吹,材质包含竹管或铜管,管身设有吹孔、膜孔及音孔,通过调节孔位实现音高校准。

2. 历史沿革 • 首创于西晋泰始十年(274年),由中书监荀勖主持研制,史称"荀勖笛律"或"晋太始笛律" • 记载于《晋书·律历志》,当时共制作25套铜竹律管,其中22套被确认为笛律标准器

3. 技术特征 • 采用十二律吕体系,对应十二支标准笛管(如黄钟之笛、太簇之笛等) • 每支笛可吹奏"三宫二十一变",实现旋宫转调功能 • 管长计算符合"管口校正"原理,比欧洲同类研究早1600余年

4.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宫廷雅乐演奏:

5. 历史影响 该律制标志着中国古代管律研究的重大突破,其管口校正数计算公式为: $$ L = frac{90}{2^{(n/12)}} $$ (L为管长,n为半音数),这一成就直到19世纪末才被西方声学界重新发现。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音律计算原理或具体考古发现,可查阅《晋书·律历志》原始文献或相关音乐考古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笛律》这个词的意思 笛律(dí lǜ)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吹奏笛子时所遵循的乐理、音律和演奏技巧。在音乐界中,笛律也可泛指笛子的演奏规范和技巧。这个词用来描述笛子的音乐性质和表达方式。 拆分部首和笔画 《笛律》这个词可以拆分成2个部首。其中,“筆”(bǐ)是表示“筆畫”的部首,意味着与书写相关;而“卩”( jié)是另一个表示“印章”的部首,表示与印记、规范相关的意思。 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 《笛律》一词源于古代汉字。在繁体字中,“笛”(d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似,而“律”(lǜ)的繁体写法为“律”;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笛”和“律”都保持与现代一致的形状。 例句 1. 他精通笛律,能够演奏各种风格的音乐。 2. 在乐团中,她是一位擅长理解和运用笛律的演奏家。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笛子、吹奏、音乐、乐器、演奏。 近义词:笛法、吹奏技巧、乐理。 反义词:破音、音痴。

别人正在浏览...

奔丧禀见瓝槊漕船册名偿补畅惬呈见打短黛緑稻草雕漆笃傉冯歌風雷火炮服行狗跳墙汗禢儿合盖环眺狡勇酵粥看街楼空速髡褐兰草冷食沦薄履方旅吟蝱蝇脑识儗似牛仔裤偏得平臯平铺直序谱籍恰巧穷闾齐天大圣筛分剩粉牲醪折契书匮私事松煤琐近胎位堂兄弟讨掩兔崽子万籁无声位宁相悬相依侠邪燮和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