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采葑的意思、采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采葑的解釋

語出《詩·邶風·谷風》:“采葑采菲,無以 * 。”葑即蔓菁,葉和根、莖都可食,但根、莖味苦。詩意謂采者不可因此連它的葉子都不要。後因以“采葑”為被人賞識器重的謙詞。 宋 秦觀 《謝程公辟啟》:“不謂修撰給事,誤賜采葑,曲加推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采葑是漢語古典詞彙,字面指采摘蔓菁(一種草本植物),但在典籍中多承載文化隱喻。其釋義與演變如下:


一、本義解析

采:采摘、收集(《說文解字》:采,捋取也)。

葑:蔓菁,即蕪菁,古稱葑苁(《爾雅·釋草》:葑,須,蕪菁)。

字面組合即采摘蔓菁的行為,見于農耕記載。例如《詩經·邶風·谷風》載:“采葑采菲,無以下體”,描述采集根莖類蔬菜。


二、文化引申義

  1. 喻指取舍失當

    《谷風》以“采葑采菲”起興,批判“取葉棄根”的短視行為,引申為對品德取舍的告誡:不應因微小缺陷否定根本價值。朱熹《詩集傳》釋:“言采葑菲者,不可以其根之惡而棄其莖之美”。

  2. 象征婚戀關系

    在《詩經》語境中,蔓菁與蘿蔔(菲)隱喻婚姻中夫婦的相互依存。采摘時“無以下體”(不因根莖丑陋舍棄),暗喻不可因色衰背棄伴侶。

  3. 典故化用

    後世文人将“采葑”用于自謙。如《昭明文選·謝朓〈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言:“褒采葑菲”,意為請求對方接納自己淺薄的才能。


三、權威文獻佐證


四、現代語義流變

當代使用中,“采葑”已非日常詞彙,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其核心意義仍圍繞兩點:

①行為層面:古代農事活動;

②哲學層面:對事物本質與表象的辯證思考,強調全面審視的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

: 《詩經·邶風·谷風》原文及注疏,見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朱熹《詩集傳》卷三,中華書局點校本

: 程俊英《詩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蕭統《昭明文選》卷四十,國學導航

: 《漢語大詞典》第10冊,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采葑”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1. 字源與出處
    該詞源自《詩經·邶風·谷風》中的“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其中“葑”指蔓菁(蕪菁),是一種根、莖、葉均可食用的植物,但根部味苦。詩句本義是提醒采摘者不要因根苦而舍棄整株植物。

  2. 引申含義
    後演變為謙辭,表示“被人賞識或器重”。例如“葑菲之采”比喻自身雖不完美,但仍希望對方能采納意見或任用,常用于自謙。

  3. 文化内涵
    該詞體現了古代以植物喻人的修辭傳統,強調對他人優點的包容與尊重,同時暗含自我謙遜的态度,常見于文人交往或書信中。

  4. 現代應用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正式場合,表達對他人認可的感激或自薦時的委婉措辭,如“承蒙采葑,不勝榮幸”。

别人正在浏覽...

白社寶葫蘆的秘密卑秩辨正筆答憋劣兵荒察舉饬輿醇醪等叙釘鞾多聞阙疑兒童樂園飯館豐康風馭複舊如初付囑诟唧馉饳軌法谷子海陸寒春漢将鴻衣羽裳會客洄湍講劘交牙假易甲子舉衆開口貨刻即冷署烈酒隸古六铢賣免瞢眩女妻平在竊權青怵祛疑攘雞溶鬥森林生态系統深晦獅泉河鎮順安私火算器台教恸懷銅駝陷誤獻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