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冷面的意思、冷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冷面的解釋

[stern;harsh] 形容态度嚴峻

貴戚震懼,目為冷面寒鐵。——《明史·周新傳》

詳細解釋

(1).淡而不紅的面色。 宋 蘇轼 《岐亭》詩之四:“何從得此酒,冷面妬君赤。定應好事人,千石供 李白 。”

(2).冷臉子。《醒世恒言·大樹坡義虎送親》:“他日又賠茶賠酒。老娘支持得怕了,索性做個冷面,莫慣他罷。”《紅樓夢》第六六回:“你不知道那 柳老二 那樣一個标緻人,最是冷面冷心的,差不多的人,他都無情無義。”

(3).謂态度嚴峻,鐵面無私。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 常郡 司理 吳兆壆 , 閩 人也,冷面慈腸,信心而行,絶無顧忌。” 明 黃佐 《廣州人物傳》卷十四:“ 永樂 甲申,拜監察禦史,彈劾不避權要,敢直言,雖屢犯天威,言愈懇切不少變,貴戚皆畏之,目為冷面寒鐵。人因稱 新 曰冷面寒鐵公。京師中或怖小兒,輒曰冷面寒鐵公來,皆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冷面”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釋

  1. 形容态度嚴峻
    指人的神情嚴肅、不溫和。例如《明史·周新傳》中記載:“貴戚震懼,目為冷面寒鐵”,形容官員周新執法嚴明、不苟言笑的特點。

  2. 指面色不紅潤或冰冷
    宋代蘇轼在《岐亭》詩中提到:“冷面妒君赤”,此處“冷面”指面色蒼白無血色;《醒世恒言》中則用“冷面”描述冷漠的表情。

  3. 冷臉子(方言用法)
    在口語中可表示對他人的冷淡态度,如“冷言冷語”或“冷面相對”。


二、飲食文化中的“冷面”

在飲食領域,“冷面”特指朝鮮族傳統面食,以荞麥面或小麥面為主料,配以牛肉湯、泡菜、雞蛋、黃瓜絲等,口感清涼酸辣。其曆史可追溯至17世紀,後傳入日本等地。


三、近義詞與用法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文學作品及飲食文化背景,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食譜,可參考《明史》、蘇轼詩集或朝鮮飲食文化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冷面的意思

《冷面》一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面色或表情冷漠、冷靜,并且不帶表情。通常,這個詞是用來形容某人在面對困難、挑戰或者不愉快的情況時表現出的冷淡态度。

冷面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冷面的部首是冫(水冰的意思),共有8個筆畫。

冷面的來源

冷面一詞源自于日本。在日本文化中,冷面被用來形容人的面部表情冷淡、無動于衷。這個詞在中國流傳開來,也用來形容人的表情不帶笑容,面無表情。

冷面的繁體寫法

冷面的繁體寫法是冷麵。

冷面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冷面的寫法并不完全一樣。根據古代字典,冷面的古字形式為"冷麵"或者"冷麪"。

冷面的例句

1. 他沒有對任何人微笑,一直保持着冷面。
2. 在面臨挑戰的時候,他保持冷面,沒有表露出焦慮的情緒。

冷面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冷漠、冷靜、冷淡。
近義詞:無表情、無動于衷、面無表情。
反義詞:熱情、開心、笑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