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鮮緑的意思、鮮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鮮緑的解釋

鮮明的綠色。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草語·芭蕉》:“一種瘦葉,花若蕙蘭而色紅,日拆一兩瓣,其端有一點鮮緑,春開至秋盡猶芳,名蘭蕉,亦名美人蕉。” 徐珂 《清稗類鈔·動物·雨蛙》:“雨蛙為蛙屬,體小,色鮮緑,亦名青蛙。” 徐珂 《清稗類鈔·礦物·玉》:“硬玉為角閃石類,較難熔解,色多鮮緑,翡翠即屬此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鮮綠(xiān lǜ)是漢語中描述顔色的複合詞,指明亮而富有生機的綠色調。《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鮮明的新綠色,像剛長出的嫩葉顔色”。從構詞角度分析,“鮮”表示色澤純淨、飽和度高的視覺特征,“綠”則指向色譜中青黃之間的顔色範疇。該詞常見于文學創作及日常描述,例如《漢語大詞典》引述茅盾《色盲》例句:“湖水是淡藍色,嫩葉是鮮綠色,襯托着墨綠色的老樹”,生動展現了該色彩在自然景物中的表現力。

在語義延伸層面,鮮綠不僅指物理色彩屬性,還承載着生命力、清新感的象征意義。植物學家常用該詞描述初春萌芽狀态,如《中國植物志》記載某些蕨類植物“幼葉呈鮮綠色,成熟後漸轉深綠”。這種色彩特征在紡織業和設計領域同樣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國家顔色标準GB/T 15608-2006将鮮綠定義為色相角120度、明度值8級以上的标準色樣。

網絡擴展解釋

“鮮緑”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讀音與結構

出處與用例

  1. 文學描述:
    • 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提到芭蕉“其端有一點鮮緑”,形容植物色彩的明麗()。
    • 徐珂《清稗類鈔》中,用“鮮緑”描述雨蛙的體色和玉石的色澤()。
  2. 現代使用: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如“鮮緑的秧苗”()。

使用注意

近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例句,可參考《廣東新語》《清稗類鈔》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榜例包虎寶林拔摋杯行乘風破浪稱責慈父摧堅獲丑黛壤盜賊課磴角墊隘對號入座二荒地防送人翻録奮意父析子荷服馭鋼骨感世高密侯葛帶關要桂堂過台憾怨橫論洪威漸冉漸洳驕誇接武濬導駿澤臉軟露墅律斬朦朣門仆冥事鬧閑遷延日月七老八十綦母七十鳥氄毳散才閃明燒灼事出無奈壽具手巧豎琴縮竄題橋志推推武打現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