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德輶的意思、德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德輶的解釋

見“ 德輶如毛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德輶(dé yóu)是漢語中的文言詞彙,由“德”與“輶”二字複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及典籍用例進行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指道德、品行、恩惠。《說文解字》釋:“德,升也”,引申為内在修養與善行。在儒家思想中,“德”是人格修養的核心,如《論語·裡仁》雲:“德不孤,必有鄰”。

  2. 本義為輕車,後引申為“輕”或“微小”。《說文解字·車部》:“輶,輕車也。”段玉裁注:“輶本車名,引申為凡輕之稱。”如《詩經·大雅·烝民》有“德輶如毛”,以毛喻德之輕而難持。

二、複合詞釋義

德輶指道德的輕微或易被忽視的特性,強調德行看似輕微卻影響深遠。其核心含義為:

道德看似輕小,實則至關重要

此概念源自《詩經·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鄭玄箋注:“輶,輕;鮮,罕也。言德之輕如毛,然衆人鮮能舉而行之。”意指道德雖如羽毛般輕微,但常人卻難以踐行堅守。

三、典籍與文化内涵

  1. 《詩經》中的哲學意蘊

    “德輶如毛”以具象比喻抽象,揭示道德實踐的矛盾性:看似簡單,實則需持久心力。朱熹《詩集傳》闡釋:“言德之輕而易舉,然人莫能舉者,以其行之難也。”

  2. 儒家倫理的實踐觀

    該詞凸顯儒家對道德踐履的重視。《禮記·中庸》進一步發揮:“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呼應“德輶”所寓含的“微而著”的辯證思想。


權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釋“德”“輶”本義。
  2. 《毛詩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對《烝民》篇的箋注。
  3. 朱熹《詩集傳》(上海古籍出版社)對“德輶如毛”的注解。
  4. 《論語》《禮記》相關篇章的哲學闡釋(參考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網絡擴展解釋

“德輶”中的“輶”讀作“yóu”,本義指古代一種輕便的車,後引申為“輕”的含義。在“德輶如毛”這一經典表述中,“輶”作為形容詞,形容德行看似輕如毛發,實則珍貴且不易實踐。以下是具體解釋:

  1. 詞義解析

    • 輶:原指輕便的車(如“輶軒”指輕車),後衍生出“輕微、輕巧”的形容詞用法。
    • 德輶:出自《詩經·大雅·烝民》“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意為“德行看似輕如毛發,但民衆卻很少能真正踐行”,強調德雖無形卻重若千鈞。
  2. 深層含義
    此句通過比喻手法,揭示道德修養的微妙性:看似簡單易行,實則需持之以恒的努力。古人借此倡導對德的重視,警示人們勿因表象輕視其價值。

  3. 延伸用法
    “輶”在古漢語中還可形容态度或行為的“輕浮、不莊重”,如“輶亵”表示冒失、失禮。

如需進一步了解“輶”的讀音演變或古籍用例,可參考《廣韻》等韻書中的反切注音(如“以周切”)。

别人正在浏覽...

坌沓不仁不義吃得開螭吻導吏冬小麥反常佛儀富韓梗淚孤憤捍撥赫赫英名厚藏槐芽餅歡團嬌嗔介殻即即世世精一際止郡縣制遽遙咳唾成珠累譯黎女林下士六丑昽昽鸾鹭縷綦蠻貊悶逼懵蔽目睑偏盲篇條枇沐淺眇秦弓犬夷惹口舌人影兒乳娘詩佛俟畿宿慧碎璧唐圃逃亂天門冬忘憂玮術帷幄香火香茗險釁仙姿玉貌犀頂龜文燮和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