燮和之任的意思、燮和之任的詳細解釋
燮和之任的解釋
燮和:調和。比喻宰相之職,以宰相的職責在協調國家上下。
詞語分解
- 燮和的解釋 .協和。《書·顧命》:“燮和天下,用答文武之光訓。”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協升景業,燮和台曜;五教克宣,敷奏朝端。”《新唐書·蘇瓌傳》:“宰相燮和陰陽,代天治物。” 宋 蘇轼
- 之任的解釋 赴任,上任。 明 王玉峯 《焚香記·往任》:“疾忙之任整行裝,即把捷音傳。” 明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上:“ 元 江浙 行省有某平章者,将之任,道間忽染中風,四肢不舉。”
網絡擴展解釋
“燮和之任”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詞拆分:
“燮和”意為調和、協調();“之任”指肩負的責任或使命。
整體含義:指在治理國家或處理事務時,承擔協調各方、平衡利益的責任,尤其比喻宰相的職責()。
二、出處與背景
- 文獻來源:
出自《尚書·顧命》:“燮和天下,用答揚文武之光訓。”()
曆史背景:該篇章讨論君王繼位後的治國責任,強調通過協調實現國家安定,後延伸為對宰相職責的概括。
三、用法與特點
- 適用對象:
多用于形容宰相或高層官員的職責,強調其在複雜環境中調和矛盾的能力()。
- 語法結構:
偏正式成語,作賓語,常見于書面語()。
- 例句參考:
唐代韓愈《為裴相公讓官表》中曾用:“委臣以燮和之任。”()
四、延伸意義
該成語不僅描述官職職能,更蘊含中國古代“以和為貴”的治理理念,強調通過德行與智慧實現社會和諧()。
五、補充信息
- 拼音:xiè hé zhī rèn(注意“燮”讀xiè,非xié)。
- 近義概念:調和鼎鼐、總攬全局。
如需進一步了解《尚書》原文或韓愈相關篇章,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曆史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燮和之任 - 了解這個詞的意思與來源
燮和之任(xiè hé zhī rèn)翻譯為“和諧的職責”或“調和的責任”。這個詞由三個漢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火、赤、龍,其中火和龍屬于火部,赤屬于赤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4。
燮和之任這個詞源于《論語》中的一句話:“燮治其身,敬其家,而後其民,燮之任也。”這句話出自子路與孔子的對話,意思是人們首先要修養自己,尊敬自己的家庭,然後才能治理好國家,這是一個調和的責任。
在繁體字中,燮和之任的寫法為「燮和之任」,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一些差别。然而,燮和之任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它的形狀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
例句:
1. 作為一名領導者,你有努力實現燮和之任。
2.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擔起燮和之任,為實現社會和諧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詞彙:
組詞:燮理、燮治、燮善、和諧、職責、調和
近義詞:調和、和諧、平衡
反義詞:沖突、不協調、不和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