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歡團的意思、歡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歡團的解釋

用炒熟的糯米和饴糖搓成的一種球狀食品。《儒林外史》第三回:“ 申祥甫 聽見這事,在 薛家集 斂了分子,買了四隻雞,五十個蛋和些炒米、歡團之類,親自上縣來賀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歡團”是一種傳統食品,主要流行于安徽皖南地區(如宣城、蕪湖等地)。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歡團是用炒熟的糯米和饴糖搓成的球狀甜品,外形圓潤如乒乓球大小,色澤白淨。

  2. 文化寓意
    其名稱“歡團”諧音“歡”“團”,象征歡歡喜喜和團團圓圓,常用于春節等節日饋贈親友,表達美好祝願。安徽民間還有歌謠提到:“拜年拜年,歡團向前”,凸顯其作為年節禮品的傳統地位。

  3. 曆史與文學記載
    歡團在清代文學作品《儒林外史》第三回中已有提及,描述其為鄉村賀喜的常見禮品,說明其曆史至少可追溯至明清時期。

  4. 制作與用途
    制作時将現炒糯米與糖稀混合搓揉成團,口感香甜酥脆。除直接食用外,也常用于祭祀、宴客或日常待客,兼具食用和禮儀功能。

歡團不僅是皖南特色小吃,更承載着地域文化和民俗情感,是傳統節慶中傳遞祝福的重要載體。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歡團》的意思

《歡團》是一個形容詞,表示歡樂愉快的氛圍或者場景,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歡聚一堂,共同慶祝或者享受快樂的時刻。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歡團》的拆分部首是欠(缺少)和囗(圍住),其中“欠”表示缺少,而“囗”表示圍抱。字形結構由左右兩個構件組成。

根據筆畫的順序,漢字“歡團”總共有11個筆畫。具體筆畫順序是:橫、橫、橫、豎、橫鈎、橫、豎、撇、捺、橫。

來源與繁體

《歡團》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的文學作品中。繁體字“歡團”是在繁體字觸及每個部分都給出了元素的傳統組成型暗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歡團”是以篆書為基礎,形狀也稍有不同。篆書是古代漢字發展的階段之一,字形較為古樸,線條較為簡潔。

例句

1. 在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在舉行歡團的活動,慶祝新年的到來。

2. 朋友們歡聚一堂,共同度過了一個歡團的晚上。

3. 節日的歡團氣氛讓人感到溫暖和快樂。

組詞

歡樂、歡慶、歡聚、團圓、團聚、團結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歡樂、喜悅、快樂、高興

反義詞:愁悶、傷心、苦惱、沮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