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得天道。謂遵守永恒的運行規律。《易·恒》:“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
(2).謂得四時之正。《逸周書·周月》:“ 夏 數得天,百王所同。”《漢書·律曆志上》:“﹝《春秋》﹞《經》曰‘春王正月’,《傳》曰 周 正月‘火出,於 夏 為三月, 商 為四月, 周 為五月。 夏 數得天’,得四時之正也。”
(3).謂得天助。《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侯 夢與 楚子 搏, 楚子 伏己而盬其腦,是以懼。 子犯 曰:‘吉。我得天, 楚 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杜預 注:“ 晉侯 上向,故得天; 楚子 下向地,故伏其罪。”
(4).指具有的自然條件。 清 梁啟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二章:“ 中國 文明,起於北方,其氣候嚴寒,地味确瘠,得天較薄。”
“得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層釋義:
遵守永恒的運行規律
源自《周易·恒》中“日月得天而能久照”,指順應自然法則。例如描述事物遵循天道運行規律時使用。
得四時之正
出自《逸周書·周月》“夏數得天,百王所同”,指符合季節時序規律。古人認為夏曆(農曆)能準确反映四季變化,故稱“得四時之正”。
獲得天助或天命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記載晉楚之戰時,晉臣子犯以“我得天”解釋夢境,指得到上天庇佑。這種用法多用于古代占卜或戰争語境。
具備優越自然條件
現代常用引申義,如“得天獨厚”表示擁有獨特的自然優勢。例如:“湖北民族地區發展花卉産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
詞源特點:
《得天》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擁有上天的恩賜、福氣或天賦。它把個人或團體的特權與神聖的力量聯繫在一起。
《得天》的部首是“彳”(走之彳)和“天”(天字頭),總共有9畫。
《得天》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特别是儒家的天人合一觀念。它強調人類與天地之間的和諧關系,認為一些人或團體擁有上天的特殊眷顧。
在繁體字中,“得天”被寫為「得天」。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人們經常使用篆書或隸書來書寫《得天》。具體的寫法因時代和個人而有所不同,但都能表達出詞語的含義。
1. 他有着聰明才智,真是得天獨厚。 2. 她年輕時得天賜予了一副美麗的歌喉。
無論是作為動詞還是名詞,都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得天獨厚、得天獨立、得天庇佑等。
類似意思的近義詞有:享天賦、授天福、天生福地等。
與《得天》相反的詞彙可能包括:失天、失去福氣、天亡人隕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