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荒榛的意思、荒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荒榛的解釋

(1).雜亂叢生的草木。 晉 孫綽 《遊天台山賦》:“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峥嶸。” 唐 孟郊 《奉報翰林張舍人見遺之詩》詩:“品松位何高,翠宮沒荒榛。” 清 顧炎武 《<金石文字記>序》:“登危峰,探窈壑,捫落石,履荒榛。”

(2).引申為荒蕪。《舊唐書·哀帝紀》:“ 洛城 坊曲内,舊有朝臣諸司宅舍,經亂荒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荒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基本釋義

  1. 本義:指雜亂叢生的草木。如晉代孫綽《遊天台山賦》中“披荒榛之蒙蘢”,即形容草木叢生遮蔽路徑的景象。
  2. 引申義:代指荒蕪、破敗的狀态。例如《舊唐書·哀帝紀》中“洛城坊曲内,經亂荒榛”,描述戰亂後城池的荒廢。

詞語結構

古籍例證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描述自然環境的原始雜亂(如山林、廢墟),或隱喻人事凋零、文化衰微的狀态。


提示:若需更多詩詞用例或語義演變分析,可參考(《<金石文字記>序》)及(《舊唐書》)的完整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荒榛

《荒榛》是一個漢字詞語,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它的意思是荒蕪的林木,也可以指稀疏或凋零的樹木。荒榛通常用來形容環境或景觀的荒涼和荒蕪。

拆分部首和筆畫:

《荒榛》的部首是草字頭和木字旁。草字頭表示草木的意思,木字旁表示與樹木相關的意思。

荒榛總共由10個筆畫組成:草字頭3畫,木字旁7畫。

來源:《荒榛》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德充符篇》中:“民不畏荒榛而畏彊梁。”這句話意味着人民不害怕荒蕪樹林,卻害怕強大的橫梁。

繁體字形:荒榛(繁體)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荒榛的寫法與現代稍有區别,但整體結構基本相同。

例句:

1. 這片土地已經被歲月的荒榛所吞噬。

2. 走過一片片荒榛之後,我們終于發現了一絲綠意。

組詞:荒涼、荒蕪、荒廢、荒僻、荒漠。

近義詞:荒蕪、凄涼、荒廢。

反義詞:茂盛、繁華、豐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