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不月的意思、不日不月的詳細解釋
不日不月的解釋
(1).沒有期限。《詩·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鄭玄 箋:“行役反無日月。”
(2).不選擇時日。《管子·白心》:“不日不月,而事以從;不蔔不筮,而謹知吉兇。” 尹知章 注:“但循道而往,不計日月,事已從而成也。”
詞語分解
- 不日的解釋 不幾天;不久限用于未來我不日到京,請準備住處詳細解釋.不久。《詩·大雅·靈台》:“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孔穎達 疏:“謂不設時日已成功,言民心樂為之也。”《北齊書·魏收傳》:“
- 月的解釋 月 è 地球最大的天然衛星(亦稱“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陽的光)。月蝕。 計時單位:一月。月份。歲月不居(時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現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形狀像月亮的,圓的:月餅。
網絡擴展解釋
“不日不月”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讀作bù rì bù yuè,主要有兩層含義:
- 沒有期限:形容時間漫長或不确定,無法用日月計算。例如《詩經·王風·君子于役》中“君子于役,不日不月”,表達對征人歸期無望的感歎。
- 不選擇時日:指行事不拘泥于特定日期,如《管子·白心》提到“不日不月,而事以從”,強調順應自然規律。
2.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詩經》,後《管子》擴展了其含義。
- 鄭玄注解《詩經》時強調“行役反無日月”,進一步說明其“無期限”的語境。
3. 用法與示例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謂語,屬中性詞。
- 例句:如“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詩經》),或管仲所述“不日不月,而事以從”。
4. 近義詞與關聯
- 近義詞包括“沒日沒夜”,但“不日不月”更側重時間的不确定性而非忙碌狀态。
總結
“不日不月”既可用于描述時間漫長無期,也可指行事不拘泥時日,其文學色彩濃厚,常見于古典文獻。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參考《詩經》《管子》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日不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沒有固定的日期和時間,指沒有限定明确的時間。該詞的部首是日和月,所以拆分開來可以分為日字和月字。其中,日字的部首是曰,筆畫數為4,而月字的部首是肉,筆畫數為4。不日不月來源于《論語·述而》:“聽其言而故自日 ‘不日以寝,不月以飯。’”。在繁體字中,不日不月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改變。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差不大。這個成語的例句可以是:“老師交給我們的作業是沒有截止日期的,是不日不月的。”
與不日不月相關的組詞有:不日之憂,不日可期,不期而遇;近義詞有:無時無刻,無日無夜;反義詞有:定期,準時。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