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得天道。谓遵守永恒的运行规律。《易·恒》:“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2).谓得四时之正。《逸周书·周月》:“ 夏 数得天,百王所同。”《汉书·律历志上》:“﹝《春秋》﹞《经》曰‘春王正月’,《传》曰 周 正月‘火出,於 夏 为三月, 商 为四月, 周 为五月。 夏 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
(3).谓得天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梦与 楚子 搏, 楚子 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 子犯 曰:‘吉。我得天, 楚 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杜预 注:“ 晋侯 上向,故得天; 楚子 下向地,故伏其罪。”
(4).指具有的自然条件。 清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中国 文明,起於北方,其气候严寒,地味确瘠,得天较薄。”
“得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层释义:
遵守永恒的运行规律
源自《周易·恒》中“日月得天而能久照”,指顺应自然法则。例如描述事物遵循天道运行规律时使用。
得四时之正
出自《逸周书·周月》“夏数得天,百王所同”,指符合季节时序规律。古人认为夏历(农历)能准确反映四季变化,故称“得四时之正”。
获得天助或天命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晋楚之战时,晋臣子犯以“我得天”解释梦境,指得到上天庇佑。这种用法多用于古代占卜或战争语境。
具备优越自然条件
现代常用引申义,如“得天独厚”表示拥有独特的自然优势。例如:“湖北民族地区发展花卉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
词源特点:
《得天》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拥有上天的恩赐、福气或天赋。它把个人或团体的特权与神圣的力量联系在一起。
《得天》的部首是“彳”(走之彳)和“天”(天字头),总共有9画。
《得天》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它强调人类与天地之间的和谐关系,认为一些人或团体拥有上天的特殊眷顾。
在繁体字中,“得天”被写为「得天」。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人们经常使用篆书或隶书来书写《得天》。具体的写法因时代和个人而有所不同,但都能表达出词语的含义。
1. 他有着聪明才智,真是得天独厚。 2. 她年轻时得天赐予了一副美丽的歌喉。
无论是作为动词还是名词,都可以与其他词组合形成新的词语,例如:得天独厚、得天独立、得天庇佑等。
类似意思的近义词有:享天赋、授天福、天生福地等。
与《得天》相反的词汇可能包括:失天、失去福气、天亡人陨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