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貊鄉鼠攘 ”。
“貊鄉鼠壤”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代偏僻荒涼、文化落後或秩序混亂的地域。該詞由兩部分構成:“貊鄉”與“鼠壤”,均含貶義色彩。
一、詞源解析 “貊”為古代中原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後漢書·東夷列傳》中記載“貊人穴居,無君長”,引申為未開化之地;“鼠壤”出自《莊子·徐無鬼》“鼠壤有餘蔬”,原指鼠類盤踞的荒蕪土地,後比喻貧瘠混亂之所。二者組合後形成遞進式比喻,強化了地域的荒僻性與社會管理的失序狀态。
二、語義特征 從《漢語大詞典》釋義看,該成語包含三重指向:
三、語用價值 在現代漢語中,該成語常見于兩類語境:
四、權威參考文獻
“貊鄉鼠壤”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拼音:mò xiāng shǔ rǎng
基本含義
指民風澆薄、宵小橫行的地區,多形容社會風氣敗壞或壞人聚集的地方。
出處與演變
該成語最早見于清代龔自珍的《自序》:“今之世,有窮陬荒濱,貊鄉鼠攘。”其中“貊鄉”指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聚居地,象征偏遠或文化差異;“鼠壤”比喻混亂無序的環境,二者結合後逐漸演變為對不良社會環境的概括。
結構解析
用法與例句
近義詞
藏污納垢、窮山惡水(注:後者側重自然環境惡劣,前者更強調社會環境問題)。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該詞可引申為“在陌生環境中感到迷茫”,但此用法較少見,主流含義仍以負面社會環境為主。
闇時白金三品悲悒長龍陳寃炊食篡逐丹脂貂纓惡戾傅禦高儁軋朋友供官詩恭人寡老犷勇官書局後儒堅垎角觝戲計典潔齋吉莫靴進點淃淃絕滅括檢老蒼類祠類名鱗切煤面苗胤閩僥目斷逆牲旆旆配衣彭月淺鄙棄祿寝門雀目鼠步阮生集茹菜撒妖上姓射虎士飽馬騰十二舍十義受律拴車罔法猥陋問語無根無蒂屋稅謝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