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俸廉的意思、俸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俸廉的解釋

俸銀和養廉銀的合稱。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朱文正》:“公以清介持躬,自俸廉外,毫不沾取。” 清 薛福成 《籌洋刍議·利權一》:“迨稍值事變,不得已而議開捐例,議減俸廉,議令州縣攤捐各款,所得甚隘,而其弊不可勝窮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俸廉”是清代官員薪酬體系中的專有名詞,指俸銀和養廉銀的合稱。以下是綜合解釋:

  1. 構成與定義

    • 俸銀:官員的基本工資,屬于法定俸祿,但金額較低。例如七品知縣年俸僅45兩白銀。
    • 養廉銀:雍正時期推行的補充津貼,旨在通過高薪減少官員貪污,金額可達俸銀的10-100倍。
  2. 曆史背景
    清代初期官員俸祿微薄,導緻普遍腐敗。雍正帝推行“養廉銀”制度,從地方稅收中劃撥資金,根據官職高低、地區貧富分配。例如總督年養廉銀可達2萬兩,而普通知縣約千兩。

  3. 文獻例證

    • 《嘯亭雜錄》記載名臣朱文正“自俸廉外,毫不沾取”,體現廉潔官員僅依賴俸廉生活。
    • 薛福成《籌洋刍議》提到晚清財政危機時“議減俸廉”,反映俸廉制度在政治經濟中的重要性。
  4. 制度意義
    該制度試圖通過經濟手段遏制腐敗,但實際效果受財政狀況和官員操守影響。養廉銀的發放往往依賴地方稅收,導緻區域差異顯著。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官職的俸廉标準或相關曆史事件,可參考《清史稿》《清會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俸廉(fèng lián)是一個有着深刻内涵的詞彙。它的拆分部首是亻和斤,其中斤表示“刀”或“工具”,亻則代表“人”,暗示着該詞與人們的行為和品德有關。根據字形構造,可以推測該詞有現代漢字中的“廉”的意義,即指的是廉潔、正直的品德。 俸廉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尤其是《莊子》一書中的《列禦寇》篇。在該篇中,記載了一個叫俞伯牙的古代音樂家,他非常廉潔正直,以音樂教育為志業,深受人們敬愛。因此,人們将他的名字與廉潔正直的品質聯繫起來,形成了俸廉這個詞彙。 俸廉在繁體字中使用的是「奉賓」或「奉賤」。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俸廉的寫法與現代一樣,用以表示對人們廉潔正直品德的稱贊與獎勵。 以下是一個使用俸廉的例句:“他的言行俸廉,深受同事們的尊敬和信任。” 和俸廉相關的組詞有很多,比如俸祿、俸祿之家、俸祿之士等。近義詞有廉潔、正直、廉正,反義詞則包括貪污、腐敗、無廉恥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