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蛇矛的意思、蛇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蛇矛的解釋

亦作“虵矛”。古兵器名。矛之長者。 唐 杜牧 《郡齋獨酌》詩:“犀甲 吳 兵鬭弓弩,蛇矛 燕 戟馳鋒鋩。”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 陳安 刀矛并發,十傷五六,一時目為壯士,而 平先 搏戰,三交,奪其虵矛,懸頭澗曲,易若探囊。” 魯迅 《呐喊·風波》:“他兩手同時捏起拳頭,仿佛握着無形的蛇矛模樣,向 八一嫂 搶進幾步道,‘你能抵擋他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蛇矛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長杆兵器,具有獨特的曆史背景和構造特征,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蛇矛亦稱“虵矛”或“丈八點鋼矛”,矛頭呈彎曲的蛇形,通體鐵制,由矛頭、矛柄、矛鐏三部分組成。其矛頭長約二尺(約0.6米),扁平且兩面開刃,尖端如蛇舌吐信,兼具穿刺和切割功能。

二、曆史記載

  1. 起源與争議
    蛇矛最早見于《晉書》,記載兩晉猛将陳安使用“丈八蛇矛”,但考古發現顯示,春秋時期許國(今河南葉縣)墓葬中已出土曲刃青銅矛,其刃部波浪形結構與蛇矛相似,推測可能是原型。
    部分學者認為“蛇矛”可能是“矟矛”的訛傳,因東漢時期稱長矛為“矟”(一丈八尺),但矟為直刃,與蛇矛彎曲矛頭不同。

  2. 文學與兵器發展
    宋以前蛇矛多用于實戰,宋以後逐漸被槍取代,矛頭縮短至50厘米以下。在《三國演義》等小說中,張飛的“丈八蛇矛”被藝術化,矛頭常被描繪為誇張的半月形,但實際此類設計可能影響刺殺效果。

三、功能與設計特點

  1. 實戰優勢

    • 彎曲刃部可擴大創傷面,同時減輕矛頭重量,適合騎兵沖鋒和近戰突刺。
    • 矛脊镂空設計(如春秋曲刃矛)能加速放血,增強殺傷力。
  2. 使用要求
    需使用者具備強臂力,方可發揮穿透效果,故多為猛将專屬兵器。

四、文化意義

成語“蛇矛”引申為“兼具利益與危險的雙重性質”,但此用法多見于現代語境,古代文獻中主要指兵器本身。


如需進一步了解蛇矛的形制演變或考古實例,可參考《中國軍事史·兵器卷》或河南葉縣春秋墓葬出土文物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蛇矛

蛇矛(shé máo)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蛇”和“矛”兩個字組成。

“蛇”字的部首是“蟲”,總共有11畫。它是一個讓人聯想到蛇形狀的字,表示蛇這一類動物。

“矛”字的部首是“矛”,總共有5畫。它是一個具有尖頭的長杆,也可以表示類似的武器。

蛇矛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用來形容一種形狀彎曲像蛇的矛。蛇矛在古代的戰争中使用較多,因為它可以增加攻擊時的靈活性和威力。

蛇矛的字形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蛇矛的漢字寫法可能有些微的變化,但整體形狀基本相同。例如,可能由“蛇”和“矛”的字形結合而成。

例句:

1. 他手中奮力揮舞着蛇矛,攻勢迅猛而準确。

2. 戰士們手握蛇矛,勇猛地向敵軍沖殺。

組詞:蛇形、蛇皮、矛盾、矛頭、矛盾對立。

近義詞:巨蛇、蛇矢、長矛。

反義詞:羽扇、弓箭、佩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