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起的意思、七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起的解釋

相傳 禹 一飯七起以迎賢士。《藝文類聚》卷十一引《鬻子》:“﹝ 禹 ﹞一饋而七起,曰:‘吾不恐四海之士留於道路也,恐其留吾門也。’是以四海之士皆至。” 北齊 劉晝 《新論·誡盈》:“ 夏禹 一饋而七起, 周公 一沐而三握髮,食不遑飽,沐不及晞。”後用以稱禮賢下士。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懷降尊於 襄 野,泰階忘七起之勞。念負重於 焦 原,中席託 三危 之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七起”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詞義
    指古代聖王禹在用餐時多次起身接待賢士的行為,體現禮賢下士的态度。據《藝文類聚》引《鬻子》記載,禹“一饋而七起”,即一頓飯的工夫多次離席迎接人才,并稱此舉是擔心賢士滞留門外而非路途遙遠。

  2. 典故出處與背景
    該典故最早見于戰國時期的《鬻子》,後北齊劉晝在《新論·誡盈》中進一步描述:“夏禹一饋而七起,周公一沐而三握發”,将禹與周公(洗頭時多次握發見客)并列,強調古代賢君對人才的重視。

  3. 後世引用與文學化表達
    唐代王勃在《乾元殿頌》序中化用此典:“泰階忘七起之勞”,借以贊頌帝王勤政納賢的精神。詩詞中也常見相關表述,如元代雜劇通過人物故事側面體現這一文化意象。

  4. 注意區分相近詞
    需與“七起八落”區别,後者形容事物頻繁起伏(如“股價七起八落”),屬現代引申義,與“七起”的典故無直接關聯。

“七起”專指古代尊賢的典範行為,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贊頌語境,近義表述如“周公吐哺”。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詩詞用例,可參考《藝文類聚》《新論》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七起》的意思

《七起》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七個不好的事情接連發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七起》的拆分部首是一和廣,拆分筆畫是4畫。

來源

《七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原文是:“七起六落”。後來人們逐漸簡化為今天常用的“七起”。

繁體

《七起》的繁體字為「七起」,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成語《七起》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在篆書時代,該成語的寫法可能為「七“=”起」。

例句

他最近運氣不好,一連七起遭遇不幸。

組詞

七零八落、七嘴八舌

近義詞

接連不斷、連續發生

反義詞

一帆風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