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代法曲的别稱。因 文宗 時樂伎住處叫 仙韶院 而得名。《新唐書·禮樂志十二》:“ 文宗 好雅樂,詔太常卿 馮定 采 開元 雅樂製《雲韶法曲》及《霓裳羽衣舞曲》……樂成,改法曲為仙韶曲。”
“仙韶曲”是唐代文宗時期對宮廷法曲的雅稱,其内涵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定義與起源
該詞特指唐文宗(李昂)執政期間将宮廷法曲更名為“仙韶曲”的樂舞形式,名稱來源于當時宮廷樂伎居住的機構“仙韶院”。這一更名體現了文宗推崇雅樂的文化傾向(《新唐書·禮樂志》記載)。
曆史背景
文宗開成三年(838年),朝廷命太常卿馮定參考盛唐雅樂創作《雲韶法曲》及《霓裳羽衣舞曲》,完成後正式将此類法曲改稱“仙韶曲”。此舉旨在恢複開元時期雅樂傳統,區别于民間俗樂。
藝術特征
作為宮廷法曲,仙韶曲融合了中原傳統音樂與西域樂舞元素,代表作品如《霓裳羽衣舞曲》以飄逸華美的風格著稱,常用于皇家慶典和祭祀場合。
文學影響
宋代詩人宋绶曾以“雲間乍阕仙韶曲”形容其樂曲意境(《句》),明代戲曲家梅鼎祚也在《玉合記》中用“進仙韶”借指宮廷雅樂,可見其文化影響延續至後世。
這一名稱集中反映了唐代中後期雅樂複興運動,通過機構命名、樂曲改制等舉措,構建了獨特的宮廷音樂體系。如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可參考《新唐書》禮樂志及《唐會要》相關章節。
《仙韶曲》是指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中的一段曲子,也是古代音樂曲目的一種形式。該曲以描繪仙境美景和仙人音樂為主題,因此被稱為《仙韶曲》。
《仙韶曲》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以下部首和筆畫:
部首:仙(人)、韶(音)、曲(音)
筆畫:仙(4畫)、韶(9畫)、曲(6畫)
《仙韶曲》一詞來自于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這部作品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描寫了賈府和薛府兩大家族的興衰和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的愛情故事。
《仙韶曲》的繁體字寫法為「仙韶曲」。
在古時候,「仙韶曲」的寫法可能有些差異,但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似。
1. 他的琴藝高超,演奏出了一曲動人的仙韶曲。
2. 仙韶曲中的音樂如天籁般美妙動聽。
仙音、韶光、曲調、韶華、仙樂、曲藝、韶美
仙曲、仙樂、神曲、神韻、仙音
俗曲、俗韻、俗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