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登真的意思、登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登真的解釋

(1).猶登仙。成仙。 唐 元稹 《酬樂天早春閑遊西湖頗多野趣》詩:“墨池憐嗜學,丹井羨登真。” 清 趙翼 《茅山紀遊》詩:“其身已登真,傳又千萬年。”

(2).古亦用作稱人死亡的婉辭。 唐 曹唐 《仙都即景》詩:“蟠桃花老 華陽 東,軒後登真謝六宮。”《舊唐書·後妃傳下·睿真皇後沉氏》:“太後 沉氏 厭代登真,于今二十七載,大行皇帝至孝惟深,哀思罔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登真"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核心含義,均具有深厚的文化淵源:

  1. 道教術語:指修煉得道,飛升成仙

    • 釋義: "登"意為上升、達到,"真"指真人、仙人的境界。合指修道者通過修煉,超越凡塵,達到長生不死、位列仙班的境界。這是該詞最本源且最具宗教色彩的用法。
    • 來源: 此義項廣泛見于道教典籍和古代文獻。例如:
      • 《雲笈七籤》卷一百四:"(司馬承祯)遂解蛻于玉霄峰,登真于罔極。" (意指司馬承祯在此地得道成仙) [道教經典《雲笈七籤》]
      • 唐代詩人皮日休《寄題玉霄峰葉涵象尊師所居》詩:"子細扪心無偃骨,欲隨師去肯相容?" 詩中"登真"亦指此意。 [唐代詩歌]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明确将"登真"釋義為"登仙,成仙"。
  2. 婉辭:指人死亡(尤指有道之人或尊者)

    • 釋義: 由道教"成仙"之義引申而來,用作對有道高德之人或尊長逝世的委婉說法,含有敬意,暗示其靈魂已脫離凡胎,升入仙境。
    • 來源: 此用法在古代史書、傳記、碑銘中常見。例如:
      • 唐代李商隱《李賀小傳》:"長吉将死時,忽晝見一绯衣人駕赤虬,持一版書若太古篆或霹靂石文者,雲當召長吉。長吉了不能讀,欻下榻叩頭,言阿老且病,賀不願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天上差樂,不苦也。'長吉獨泣,邊人盡見之。少之,長吉氣絕。" 後世常以"白玉樓成"或"登真"婉指李賀之死。 [唐代傳記]
      •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第六版彩圖本)在"登真"詞條下,除"成仙"外,也收錄了"舊時謂有道之人去世"的義項。

"登真"的核心意義源于道教文化,指修道者達到真仙境界。由此引申,在語言應用中,它也成為對有道者或尊者離世的一種充滿敬意和仙化色彩的委婉說法。這兩個義項體現了漢語詞彙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登真”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兩層主要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成仙或登仙
    指修道者通過修煉達到超凡脫俗、羽化登仙的境界。這一用法多見于道家文獻或古典詩文。

    • 例句:
      唐代元稹《酬樂天早春閑遊西湖》中“丹井羨登真”,清代趙翼《茅山紀遊》中“其身已登真,傳又千萬年”。
  2. 死亡的婉辭
    古代用于委婉表達人的離世,類似于“仙逝”或“升天”。

    • 文獻依據:
      《舊唐書·後妃傳》中“太後沉氏厭代登真”,即以“登真”代指死亡。

二、引申含義(現代語境)

在部分現代解釋中,“登真”被引申為追求真理或真相(如、5),強調通過努力探尋事物的本質。

三、字形與結構解析

“登真”的核心意義仍以成仙和婉指死亡為主,多見于古籍;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道家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逼眼布冒冊名場次川芎東王方枘風流千古墳壟覆試剛愎公買公賣功緒詭駮郭履酣紅懷衽荒颣黃莞江幹假拟矯揉稽察紀綱院羁倦金鈎子津注金字機網看來克舉可憐生空石勞神兩報一刊斂含聯網棉織品命草呶聲呶氣噗噗聲器滿将覆青堂羌虬髯秋噫驅兵驅動若然桑梨私販談兵恬而天綱天淵調風弄月跳傘夏桀相規顯僇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