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談兵的意思、談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談兵的解釋

議論軍事;談論用兵。 宋 梅堯臣 《夜酌趙侯家》詩:“方與舊将飲,談兵燈燭前。”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文士論兵》:“其次則 沉少林 狀元、 董伯念 禮部,并有聲藝苑,亦好談兵。” 程善之 《春日雜感》詩:“十四學擊劍,十六能談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談兵”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本義:談論軍事、兵法

    • 指讨論用兵之道、軍事策略或戰争理論。這裡的“兵”指軍事、戰争或軍隊。例如:“他雖未親曆戰陣,但熟讀兵書,頗善談兵。” 這層含義直接來源于“兵”字的本義(武器、軍事),強調對軍事理論和實踐的探讨。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引申義:空談理論,不切實際

    • 這是更常用且帶有一定貶義色彩的引申義。指脫離實際情況,隻是空泛地談論策略、方法或道理,缺乏實踐能力或可行性。這個含義常與“紙上”連用,構成成語“紙上談兵”,用來諷刺那些隻會死讀書本、誇誇其談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典故源自戰國時期趙國将領趙括,他熟讀兵書卻缺乏實戰經驗,最終導緻長平之戰慘敗。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辭源》(商務印書館)對“紙上談兵”典故的釋義。

總結來說,“談兵”的核心意思是“談論軍事或策略”,但其常用義已引申為“脫離實際的空談”。 成語“紙上談兵”是其最典型的應用,警示人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

網絡擴展解釋

“談兵”指議論軍事或讨論用兵策略,常見于古代文獻和現代成語中,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詞義

“談兵”由“談”(談論)和“兵”(軍事、戰争)組成,字面意為讨論軍事或兵法。例如:

2.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多用于描述文人、将領對軍事的見解。如程善之詩句“十六能談兵”,強調個人對兵法的掌握。

3.現代用法與成語關聯

現代常用成語“紙上談兵”衍生自該詞,比喻空談理論而不實踐。典故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戰國時趙括熟讀兵書卻缺乏實戰經驗,長平之戰慘敗,後人以此警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

4.使用場景

“談兵”本義為軍事探讨,後延伸出褒貶兩層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其指向,并注意與成語“紙上談兵”的關聯性。

别人正在浏覽...

安親臂擱並肩財蓄插糞澄慮城肆塵物詞訟打诃頂球堤塞二系放牓蜂遊蝶舞剛才恭而有禮畫眉慌裡慌張護航胡哨鑒機識變借契井閈計念禁直九三鼎軍機駿遠刊行考徵老斵輪鱗被臨年浏陽麻縷懋易梅花引媒證靡密目覩沛遲偏衫屏篷潛伏巧谀奇誕輕兵權辭榮崇軟怯怯示衆順古痛愧未識一丁無名氏鄉禮詳閱現時報諧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