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驅兵的意思、驅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驅兵的解釋

驅遣軍隊。 唐 杜牧 《注<孫子>序》:“驅兵數萬,撅其城郭,係累其妻子,斬其罪人,亦吏之所為也。” 明 何景明 《漢将篇》:“飲馬寒臨月窟傍,驅兵夜度 天山 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驅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驅使、指揮軍隊(作戰或行動)。它主要用于軍事語境,指統帥或将領調動、率領士兵進行軍事活動。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其詳細意思如下:

  1. 基本釋義:

    • 驅: 本義為鞭馬前進,引申為驅使、驅趕、迫使前進或行動。
    • 兵: 指士兵、軍隊、軍事力量。
    • 驅兵: 合起來意為驅使軍隊、指揮調動軍隊。強調對軍隊的統領和行動指令的下達。
  2. 古代軍事語境中的具體含義:

    • 率領軍隊作戰: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指将領統帥部隊,開赴戰場或執行軍事任務。例如:“将軍驅兵十萬,直搗敵營。”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紙質版 - 該詞典為權威大型漢語工具書,對詞彙釋義詳盡。)
    • 調動軍隊進行部署或轉移: 不僅指作戰,也包括軍隊的移動、布防等行動。例如:“為抵禦入侵,主帥驅兵北上駐守關隘。” (來源參考:《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紙質版 - 該詞典側重古代文獻用語釋義。)
    • 帶有強制性或緊迫性地驅使軍隊行動: “驅”字有時隱含急促、不容懈怠的意味,可能指在緊急情況下命令軍隊快速行動,或迫使軍隊完成艱難任務。
  3. 現代延伸或比喻用法(較少見):

    • 在現代漢語中,“驅兵”的直接使用頻率降低,更多使用“調兵遣将”、“指揮軍隊”、“率領部隊”等表達。
    • 在文學或特定語境中,有時可用于比喻像指揮軍隊一樣大規模地驅使、調動人力或資源去做某事,但此用法相對罕見且非核心義。核心義仍聚焦于軍事行動。

“驅兵”是一個動賓結構的合成詞,其核心且主要的含義是指軍事統帥或将領驅使、指揮、調動軍隊進行作戰、布防、轉移等軍事行動。它體現了将領對軍隊的統領權和行動指揮權,是古代軍事文獻和描述中常見的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驅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驅遣或派遣軍隊,強調通過軍事力量進行指揮或調動。例如《三國演義》中“張寶驅兵趕來”即描述派遣軍隊追擊的情景。

二、曆史用例

  1. 唐代文獻:杜牧在《注<孫子>序》中提到“驅兵數萬”,指大規模調遣軍隊作戰。
  2. 明代詩文:何景明《漢将篇》中“驅兵夜度天山上”,描繪軍隊夜間行軍的場景。

三、延伸用法

作為軍事成語時,可表示“通過武力迫使敵軍撤退”,例如“驅兵直入敵陣”。

四、語境特點

多用于古代戰争或文學描述,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小說、詩詞及軍事分析文本中。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古籍引用及成語解析,如需進一步查閱例句或出處,可參考《三國演義》相關章節或杜牧、何景明的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柏梁宴伴飯指揮使兵秩步虛人參提嘲訴池澤純束處實效功辭辯祠祭倅車谠論大赦啑鹽指峒戶豆角兒煩禮馮唐頭白隔世之感勾動光柱裹脇還诏漢火悍疾好聽鶴侶哼哼哈哈環伏豁落假寐缰勒嵥豎積富進退可度巨函具圃了了馬城廟算傾穨桼書啟惕驅濤仁宥撒野火瑟索沙咤利神虛身樣柿餅世俗之見書具食監司命宋株添枝加葉五花官诰奚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