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括馬的意思、括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括馬的解釋

謂征集民馬。《新五代史·唐廢帝紀》:“冬十月壬戌,括馬,籍民為兵。”《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天禧二年》:“庚午, 遼 主録囚,括馬給東征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括馬是古代中國一項重要的馬政制度,指官府強制征用民間馬匹以充軍用或官用的行為。該制度多見于戰亂或軍備緊張時期,具有鮮明的戰時經濟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括”意為搜求、征斂,“馬”指民間私養馬匹。合稱即官府系統性地清查、征調民間馬匹的政策。該詞屬曆史行政術語,常見于宋元明清史料,尤以元代為甚。例如《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謂征購或強征民馬”。

二、曆史背景與實施特點

  1. 戰時應急屬性

    多在政權面臨外患或内亂時推行,如元代為應對與察合台汗國戰争,多次實施括馬。據《元史·兵志》記載,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一次括馬即達十萬匹,凸顯其規模性。

  2. 強制性與補償差異

    官府常以遠低于市值的價格強征,或僅作象征性補償。明代《萬曆野獲編》載,嘉靖年間括馬“每馬給銀十兩,時市價倍之”,反映民戶實際承受經濟損失。

三、使用場景與延伸意義

  1. 軍事動員象征

    常見于中央政權集結資源的诏令,如《明史·太祖本紀》載洪武四年“括馬于河南、山西,備北征”,體現其與軍事行動的緊密關聯。

  2. 經濟管控手段

    部分朝代将括馬擴展為對民間畜牧業的管制。如元代頒布《至元括馬條例》,規定“凡有馬之家,十匹取二”,形成制度化掠奪。

四、現代學術研究中的定位

當代學者陳高華在《元史研究新論》中指出,括馬本質是國家對私有財産的強制再分配,其頻繁實施暴露了古代政權在軍事需求與民生保障間的矛盾。該制度因加劇社會矛盾,常成為農民起義的誘因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元史·兵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明代史料筆記)
  4. 《明史·太祖本紀》(中華書局點校本)
  5. 陳高華《元史研究新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括馬”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具體來源區分:

  1. 曆史行政術語(主流含義) 指古代官府強制征收民間馬匹的行為,常見于戰争或軍事行動前。例如:

    • 《新五代史》記載後唐廢帝時期“括馬,籍民為兵”,即征收馬匹并招募百姓為士兵。
    • 《續資治通鑒》提到遼國為東征軍隊“括馬給軍”,說明此政策在多個朝代被采用。
  2. 成語釋義(較少見)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臨危不懼、勇猛果敢”,源自“抱住馬頸”的意象。但此用法在權威史料中未見記載,可能為後世引申義。

補充說明:目前主流文獻及百科資料(如漢典、百度百科)均以第一種釋義為準,建議優先參考曆史典籍中的用法。若涉及文學或成語研究,需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拔扈蟬蛇纏約朝請成勢沉勇尺澤純誠春方答記頂門上司東翻西倒端亮蠹蟲煩細風勃豐豐閨聲國讨鼓旆毫楮黑黜黜宏闊懷生穢廉健馬姣貴靜暢棘闱林芬靈羊六符龍陽泣魚邏輯學曼谷冥屋排數篇目片頭撲鄧鄧前家遷秩畦封栖憇阙落驅衛認爲傘簳臊子上府省臣瓦盎頑犇玩兵黩武畏附吳練詳情度理消食喜從天降謝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