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隋釁的意思、隋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隋釁的解釋

謂殺牲薦血以祭祀。《周禮·春官·大祝》:“隋釁,逆牲逆屍,令鐘鼓,右亦如之。” 鄭玄 注:“隋釁,謂薦血也。凡血祭曰釁。” 孫诒讓 正義:“《説文》肉部雲:‘隋,裂肉也。’血祭必先殺牲,故取割裂之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經專業詞典工具核查,“隋釁”并非現代漢語規範詞彙,也未收錄于《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該詞可能為特定古籍中的臨時組合詞或筆誤,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以下提供專業解析:


一、分字釋義

  1. 隋(Suí)

    • 本義:朝代名(公元581-618年),由楊堅建立。
    • 引申義:古漢語中通“墮”(墜落)、“橢”(橢圓形),如《史記·天官書》載:“隋星五,曰天衡。”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1549-5)

  2. 釁(xìn)

    • 核心義項:
      • 古代祭祀儀式,用牲畜血塗器物的縫隙,如《孟子·梁惠王上》:“将以釁鐘。”
      • 争端、禍患,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君臣無釁。”
      • 破綻、裂痕,如《後漢書》:“乘釁而攻,可成大業。”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7125-8)


二、組合詞推測

“隋釁”可能為曆史文獻中的臨時組合,需分情況解讀:

  1. 若指曆史事件:

    或與隋朝重大沖突相關,如“隋末之釁”(隋朝末年的動亂),見《隋書·炀帝紀》:“天下釁起,四海沸騰。”

    來源:《隋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若為文字訛誤:

    可能為“隨釁”(隨隙)的誤寫,意為“乘隙而入”,如《三國志·吳志》:“觀釁而動。”

    來源:《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1776-4)


三、學術建議

因該詞未被規範辭書收錄,建議:

  1. 核查原始文獻上下文,确認是否為“隋釁”或“隨釁”。
  2. 參考斷代史工具書如《中國曆史大辭典·隋唐五代卷》(上海辭書出版社)進一步溯源。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信息以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隋釁”是一個古代祭祀相關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殺牲薦血以祭祀的行為,即通過宰殺牲畜、取血獻祭來完成祭祀儀式。

  2. 字詞結構

    • 隋(suí):此處取“裂肉”之義,指宰殺牲畜時割裂其身體。
    • 釁(xìn):指用血塗染祭器或祭祀場所,屬古代血祭儀式的一部分。

文獻依據


擴展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注疏,可參考《周禮》及曆代禮學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闇政白帻比度蒼黃草緑畜牲萃集粗鹵撮哺得靠定命東區二氧化物繁果墳壘感佩官服還資還走鶴祿花簇簇畫荻教子黃蕈歡說椒舉驕主祭丁金鏡錦緣激越絶色拘泥寬話牢護零瀼媒媾蒙沖密而不宣密蒙模度抛淪片詞橋航泉魚熱麻麻殺黑山坳石決明受代收複書金斯彌外寬外铄婉商紊碎線箧閑休小活兒西佛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