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焚香之盆。舊時百姓頂此盆焚香迎勞王師。《宋史·嶽飛傳》:“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 金 人悉知之。相公去,我等無噍類矣。”
“香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香盆(拼音:xiāng pén)指焚香用的盆。在古代,百姓會将香盆頂在頭上,通過焚香的方式迎接或慰勞軍隊,表達對官軍的支持與敬意。
字義解析
曆史典故
據《宋史·嶽飛傳》記載,南宋百姓曾“戴香盆,運糧草”迎接嶽飛軍隊,并擔憂金人報複。這一行為既體現軍民關系,也反映香盆在特定曆史場景中的象征意義。
該詞多見于史書或古文,例如《宋史》中的記載,強調其在古代社會儀式中的功能性。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作為曆史詞彙出現。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可參考《宋史·嶽飛傳》原文或相關曆史研究。
香盆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香”和“盆”兩個字組成。香指的是一種用來焚燒的芳香物質,盆指的是一種扁平的容器。
拆分部首和筆畫:香(部首:⺡,筆畫:9)盆(部首:皿,筆畫:5)。
來源:據曆史記載,香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宗教活動中,用于供奉神靈和祖先。人們将香放在盆中焚燒,以示尊敬和敬意。
繁體:香盆的繁體字為「香盆」。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香盆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基本相同。
例句:奶奶點亮了香盆,對祖先們緻以誠摯的祈福。
組詞:香火盆、香爐盆、燒香盆、供奉香盆。
近義詞:香爐、香案。
反義詞:扇子、香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