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乘疑可間的意思、乘疑可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乘疑可間的解釋

乘:利用;間:離間。利用對方的猜疑,可以離間其内部關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乘疑可間"是一個源自古代軍事謀略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利用敵人内部的猜疑和矛盾,實施離間計策,從而分化瓦解對方的力量。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構成與用法:


一、字義拆解

  1. 乘(chéng)

    本義為"駕馭、憑借",此處引申為"利用、抓住(時機)"。

    《說文解字》:"乘,覆也。從入、桀。" 段玉裁注:"加其上曰乘。"

  2. 疑(yí)

    指"猜忌、不信任",特指敵方内部的矛盾或裂痕。

    《玉篇》:"疑,惑也,嫌也。"

  3. 可(kě)

    表示"可以、能夠",強調條件的可行性。

  4. 間(jiàn)

    此處為動詞,意為"離間、挑撥"。

    《孫子兵法·用間篇》:"間者,使敵自相疑忌也。"


二、整體釋義

"乘疑可間"指在對抗中,敏銳察覺對手陣營的信任危機或内部矛盾,主動制造謠言、散布虛假信息,使其成員相互猜忌,最終達到削弱或分裂敵人的目的。 該策略常見于軍事、政治鬥争,是古代"三十六計"中"離間計"的實踐原則。


三、典籍出處與權威引用

  1. 《孫子兵法·用間篇》

    雖未直接使用該成語,但明确提出:"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強調利用敵國内部關系實施離間(來源:中華書局《孫子兵法新注》)。

  2. 《三十六計·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指出在敵人疑陣中再布疑陣,可使其内耗(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三十六計譯注》)。

  3. 《三國志·魏書·賈诩傳》

    記載賈诩勸曹操離間馬超、韓遂:"将軍可僞許和,乘隙離之",後馬韓二人果因疑生變(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三國志》)。


四、例句與用法


五、使用場景與警示


參考文獻

  1. 孫武《孫子兵法》,中華書局,2018年。
  2. 無谷譯注《三十六計》,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3. 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1982年。
  4.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2014年。

網絡擴展解釋

“乘疑可間”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利用對方的猜疑心理,進行離間活動。其中“乘”意為利用,“疑”指猜忌,“間”表示離間,強調通過制造或放大矛盾來瓦解對手内部關系。


出處與背景


用法與場景

  1.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多用于軍事策略或複雜人際關系的描述。
  2. 適用領域:常見于權謀、競争或沖突場景,如商業競争、政治博弈等。

讀音與多音字注意


近義與反義


補充說明

該成語屬中性詞,但實際使用中多含貶義,需根據語境判斷。其核心在于“利用心理弱點”,而非直接對抗,體現了傳統謀略中的間接制勝思維。

别人正在浏覽...

阿孩兒阿木林雹突背井離鄉别悰成濟齒召盜暴遞歸,遞推非怨風韻酚酞指示劑附骥根括關僥官禮鬼針草骨碌碌海螯厚坤後學晃着花栽子互卦揃壞傑迹浄本鏡屏京周卷罵看棚纍堆兩姨遼警零夷魯連濔漫迷途飄泛嵌金翹首企足清安傾颠慶羨丘禱三緘其口笘鑰神兵天将生男育女勢分時類説情鎖系天覆通香木途徑文論我身跣露諧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