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社的意思、馬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社的解釋

(1).養馬之地所設立的祭祀後土之社,以發明用馬駕車之人配食。亦指配食者。《周禮·夏官·校人》:“秋祭馬社、臧僕。” 鄭玄 注:“馬社,始乘馬者。” 孫诒讓 正義:“牧地及十二閑之中,蓋皆為置社,以祭後土,而以始制乘馬之人配食焉,謂之馬社也。”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八日祠山聖誕》:“其日都城内外,詣廟獻送繁盛,最是府第及内官迎獻馬社,儀仗整肅,裝束華麗。”

(2). 宋 時 陝西 軍中買馬的組織。《宋史·兵志十一》:“ 陝西 廣鋭、勁勇等軍,相與為社,每市馬,官給直外,社衆復裒金益之,曰馬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馬社”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分别源自不同曆史時期:


一、古代祭祀制度中的“馬社”

  1. 定義與功能
    指古代養馬場所設立的祭祀後土(土地神)的社壇,同時将最早發明用馬駕車的人作為配享對象。這一制度在《周禮·夏官·校人》中有明确記載,鄭玄注“馬社,始乘馬者”,孫诒讓進一步解釋為“以始制乘馬之人配食”。

  2. 祭祀儀式
    秋季舉行祭祀活動,稱為“秋祭馬社”,旨在祈求馬匹繁衍和車駕平安。宋代文獻《夢粱錄》也提到都城内外有“迎獻馬社”的儀式,儀仗隆重。


二、宋代陝西軍中的買馬組織

  1. 組織性質
    宋代陝西地區軍隊中形成的民間互助團體,專門負責購買軍馬。據《宋史·兵志》記載,官方支付部分費用後,社内成員會共同集資補足差額,稱為“馬社”。

  2. 運作方式
    成員多為廣銳、勁勇等軍種士兵,通過集體協作降低購馬成本,增強軍隊馬匹供應能力。這種組織形式體現了宋代軍民結合的特色經濟模式。


文學與曆史中的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周禮》《宋史》等原始資料,或查閱網頁中提到的《夢粱錄》《校人》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社

馬社,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馬字的部首是馬,筆畫數為3;社字的部首是⺻,筆畫數為7。

來源

馬社這一詞語的來源,最早可追溯到《爾雅》。在古代,馬社指的是人們飼養馬匹的聚居地,也可以指代養馬的人群。

繁體

馬社的繁體字為「馬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馬字的寫法有一些變體形式,其中一種為「馬」。社字則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寫法,與現代相似。

例句

1. 這個農村馬社養了許多優秀的賽馬。

2. 馬社的人們有着豐富的馴養馬匹的經驗。

組詞

馬場、馬廄、馬商、馬街、馬車、馬術

近義詞

馬廄、馬場

反義詞

馬醫、馬販、馬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