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祝的意思、大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祝的解释

(1).官名。主神祀之官。 殷 代天官六大之一。《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2).官名。掌祈祷之官。《周礼·春官·序官》:“大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 郑玄 注:“大祝,祝官之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祝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义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古代祭祀礼仪中负责祝祷、主持祭祀活动的官职或人员。《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周代掌管祭祀祝祷的官职”,主要职责包括宣读祝文、协调祭典流程等。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大祝”由“大”(表尊崇)与“祝”(祭祀祷告)复合构成,凸显其在宗教仪式中的权威地位。《周礼·春官·大祝》记载,该官职需通晓“六祝之辞”,即根据不同祭祀对象调整祝祷内容。唐代贾公彦疏解此职时,强调其“沟通人神”的职能属性,体现古代社会对祭祀制度的重视。

在历史演变中,“大祝”一词逐渐衍生出两类含义:

  1. 职官名:先秦至汉代,属太常寺或礼部下属,专司国家重大祭祀活动;
  2. 仪式角色:民间祭祀中主持仪式的长者或巫师,如《礼记》所述“大祝辨祭号”。

现代汉语中,“大祝”作为历史词汇,多用于学术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例如《中国古代官制大辞典》指出,该职级在秦汉后逐渐被“太祝令”替代,但其文化影响仍见于东亚传统祭祀体系。

引用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
  2.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2010年校勘本)

网络扩展解释

“大祝”是一个古代官职名称,其含义和演变如下:

一、基本释义

“大祝”是殷周时期掌管祭祀、祈祷的官职,属于天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职位主要负责主持国家重大祭祀活动,沟通神权与王权。

二、历史演变

  1. 殷商时期
    位列「天官六大」之一,与太宰、太宗等官职并列,典司六典(《礼记·曲礼下》记载)。

  2. 周代发展
    职能细化为「掌祈祷之官」,设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成为祝官系统的核心职位(《周礼·春官》记载)。

三、常见误解辨析

部分现代解释将“大祝”拆解为「盛大的庆祝活动」,这属于望文生义。从历史文献看,该词始终特指祭祀官职,未引申为普通庆祝活动。

四、文献佐证

如需查看原始文献引文,可参考、4、5的典籍摘录。

别人正在浏览...

白糵暴速北昆弼辅不悆藏命参玩嶒峨彻瑟丹绮甸畿遁逸无闷讹索番匠凤毛鸡胆濆旋附和敢死队贡琛攻苦茹酸钩访含商咀徵昏腾腾婚外恋胡觑脚迹挢虔讦辞介虑荩草鲸蜡就款畿限隶韵旅主密文末产墨渖木鱼蒲弓巧言倾低期验啓证上奉缮人折澄麝香金守风舒安司阃松斋弢迹匿光妥宁哇哩哇啦亡从盌遂贤阃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