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器名,謂锺之大者,即镛。《國語·周語下》:“又鑄大鐘。”《墨子·非樂上》:“是故 子墨子 之所以非樂者,非以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為不樂也。”《爾雅·釋樂》:“大鐘謂之鏞。” 邢昺 疏引 李巡 曰:“大鐘,音聲大。鏞,大也。”
大鐘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指體積龐大、聲音洪亮的金屬制打擊樂器或報時工具,常由銅合金鑄造而成,多懸挂于寺廟、鐘樓等場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古代作為祭祀、慶典的重要禮器,象征莊嚴與權威,如《周禮》中記載的“鐘師掌金奏”。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因古代鐘樓常以鐘聲報時,衍生出“晨鐘暮鼓”等成語,喻指規律性的時間提示。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4年。
來源: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與博物館卷》,2004年。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定義,未添加虛構來源鍊接以确保内容真實性。
“大鐘”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釋義:
指古代大型打擊樂器,即“镛”(大鐘)。其形制為銅制圓錐體,上小下大,中空無舌,常用于鐘鼓樓、佛教寺院的報時或盛大典禮儀式。例如《國語·周語下》記載“又鑄大鐘”,《墨子·非樂上》也提到“大鐘、鳴鼓”等樂器組合。
在成語或修辭中,“大鐘”可比喻聲音洪亮、氣勢恢宏。例如形容演講、音樂演奏等具有震撼力的表現。
如需進一步了解大鐘的曆史實例(如北京大鐘寺的永樂大鐘),可參考博物館資料或古籍文獻。
凹面鏡八輔報蒸别散播美補實草紙嘗食矗豎賜劄達達大隗訪樂房墨分曉幹具告谕海底漢皐漢簡黑管河梁别後辟靖氛集泮捐床帳麗偶六輪子躘踵蔓辭木質喃喃自語鳥窮齧咋拗澀女猱爬梳洗剔平安字強伯氣勁親附清癯齊肅渠黎曲蟮騷學紗布笙煖生學十部樂壽具授刑舒心跳躍器通彙違強淩弱無朋象恭想見淆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