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恭的意思、象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恭的解釋

猶言貌似恭敬。後多以喻巨奸大惡。《書·堯典》:“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孔 傳:“言 共工 貌象恭敬,而心傲很若漫天。” 南朝 陳 徐陵 《陳公九錫文》:“象恭無赦,幹紀必誅。”《舊唐書·憲宗紀上》:“而 承宗 象恭懷姦,肖貌稔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象恭(xiàng gō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深度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表面上恭敬,實則缺乏真誠”,常與“滔天”連用構成固定表達。該詞源于《尚書·堯典》對共工“靜言庸違,象恭滔天”的記載,描述其虛僞的恭敬态度與惡劣本質形成的強烈反差。

從構詞法分析,“象”取“外表、表象”之義,“恭”即“恭敬”,二字組合形成表裡不一的特殊語義。《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猶貌恭。謂貌似恭敬”,強調其作為成語“象恭滔天”的組成部分,用以警示世人辨别僞善行為。在古漢語使用中,該詞多用于描述權臣佞幸的虛僞作态,如明代《帝京景物略》評述曆代奸臣時即援引此典。

現代語境下,“象恭”仍被應用于文學評論與曆史研究領域,尤其在剖析人物雙重性格時具有特殊表現力。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範疇,日常口語中多由“陽奉陰違”“口蜜腹劍”等近義詞替代,但在學術性文本中仍保持其獨特的語義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象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判斷:

  1. 主流解釋(貶義)
    指“貌似恭敬”,形容人表面謙恭,實則心懷奸惡,常用于批判僞善或大奸大惡之人。

    • 源自《尚書·堯典》對共工的評價:“靜言庸違,象恭滔天”,意為共工言語虛僞、行為乖張,看似恭敬卻傲慢滔天。
    • 後世文獻如《舊唐書》等沿用此意,例如“象恭懷姦”,強調表裡不一的虛僞性。
  2. 少數解釋(中性/褒義)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拆解為“象(莊重)+恭(恭敬)”,引申為态度謙恭莊重。但此解釋缺乏古籍支撐,可能與字面聯想有關。

使用建議:
在古文或正式語境中,“象恭”多含貶義,需注意上下文。例如南朝徐陵《陳公九錫文》用“象恭無赦”批判奸惡,而現代若用于褒義,建議明确說明以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拔營陂湖奔頭蔽惡步犁不踰矩懲治陳臬沖閑疵陋詞獄呆憨戴仰點易東薔兜玄國薾靡二五眼發傳夫妻反目海螺好會淮陽績回施活話甲姓鏡澄記聞峻德浚潭抗迹堪士令顯慢曲綿代明論密斯内敏瓯子憑眺劈破玉蔢莎輕信丘樹曲傅去甚去泰柔勝茹痛尚自說話答禮兒舒繹斯文踏行凸凹突擊隊委麗問心無愧霧水無骹尊五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