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達政的意思、達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達政的解釋

猶達治。《晉書·王導傳》:“昔 魏武 ,達政之主也。”《南史·孔琳之傳》:“乃舉朝大議,精才達政之士,莫不以宜復用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達政”為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及曆史語用角度解析。《漢語大詞典》釋“達”為“通曉,明白”(見“達”字條),《說文解字》注“政”為“正也,從攴從正,正亦聲”,指治國之要務。二字合稱始見于《尚書·周官》“立政以達天下”,孔穎達疏解為“設立善政以通曉民情”,特指執政者通過清明政策實現政令通達的治理狀态。

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引《論語·顔淵》“政者正也”時強調:“達政即通權達變之政”,着重體現執政智慧中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則從文字學角度佐證:“達從辵羍聲,政從正得義,二字相合乃明治國者當循正道而通權變”。

該詞在《佩文韻府》中被歸入“治國類”詞彙,與“達道”“達德”形成語義關聯群,共同構成儒家政治哲學的核心概念體系。現代《辭海》第七版雖未單列詞條,但在“達”字引申義項中保留“達政”作為曆史詞彙的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

“達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達政”的核心意義是通曉治理之道或達到政治上的高度。具體可分為兩層:

  1. 達治:指對政務有深刻理解,具備治理國家的能力。
  2. 人才顯達:形容個人在政治領域取得成就,能夠勝任高級官職。

二、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古籍例證

    •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王導傳》:“昔魏武,達政之主也”,指曹操是通曉治國之道的君主。
    • 《南史·孔琳之傳》提到“精才達政之士”,意為精通政務的傑出人才。
  2. 字義拆分

    • 達:包含“通曉”“實現”“顯赫”等意,如“通達成協議”“顯達”。
    • 政:指政治、政務,如“政綱”“財政”。

三、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晉書》《南史》等文獻,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暗索班聲版圖弁田參辦塵壒趁路仇惡淳雄蔥曚誕蔓道首地符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罰抶番情風虔風災汞弧刮鏽故府詭禁罕譬而喻紅刀子紅衫兒揮發昏曙鈞容班窾枯練形柳營花陣鸾翼埋殡賣杏虎溟波嫩手烹茗平詞清陗青陰去末歸本群體凝聚力染缸攘來熙往人親蹂損儒将乳食商算舍眷使民鐵鷹提僈同情心投機徒踐晩籁微纖文轸洗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