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色朦胧。 唐 尉遲汾 《府尹王侍郎準制拜嶽》詩:“具修諒蠲吉,曙色猶蔥曚。”
“蔥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蔥曚”形容天色朦胧的狀态,多指清晨或光線不足時的模糊景象。該詞由“蔥”(青翠色)和“曚”(昏暗)組成,字面可理解為“青翠色與昏暗交織的自然景象”。
最早見于唐代尉遲汾的《府尹王侍郎準制拜嶽》詩句:“具修諒蠲吉,曙色猶蔥曚”,描繪黎明時分天色漸明的朦胧畫面。在現代漢語中,可用于描述霧氣彌漫、光線不足的景色,如“晨霧中的遠山一片蔥曚”。
更多信息可查看《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或訪問[想聽組詞網]()、[愛站小工具]()等來源。
《蔥曚》是一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天色黯淡、昏暗陰沉的樣子。
《蔥曚》由兩個部首組成:由草字頭部首組成的“艹”,以及日字底部首組成的“曰”。其中,“艹”部有四畫,“曰”部有二畫。
《蔥曚》這個詞最早見于《梁書》:“蔥曚一空,俨如春曉,柳映破風逢。”意思是形容天色昏暗的景象。
《蔥曚》的繁體字為「蔥曚」。
古代使用篆書、隸書和楷書等多種字體書寫漢字,“蔥曚”的古代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這些具體寫法已經逐漸淡出使用,并不常見于現代文獻中。
1. 天色蔥曚,我決定此刻不外出。
2. 黑雲滾滾,整個山谷都籠罩在蔥曚之中。
3. 天空被蔥曚所覆蓋,預示着暴風雨即将來臨。
蔥茏、曙光、黯淡、昏暗
昏黃、陰沉、暗淡、幽暗
明亮、晴朗、照耀、燦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