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彼此相差極遠或矛盾很大。 清 厲鹗 《<江西詩社宗派圖錄>跋》:“嗟呼!幾何不與 呂公 論世尚友之旨大相逕庭也哉!”亦作“ 大相徑庭 ”。《平山冷燕》第十二回:“你我但私去與他一較,看是如何,若是其才與我輩仿佛,不至大相徑庭,明日旨意下了,便可赴闕應詔。” 章炳麟 《與人論樸學報書》:“然與鄙見復有大相徑庭者,其治小學重形體而輕聲類。”參見“ 大有逕庭 ”。
大相迳庭
釋義:形容事物之間差異極大,彼此矛盾或截然不同。
詞義解析
“迳”指小路,“庭”指庭院,“迳庭”原指門外小路與庭院之間的差距,引申為事物間的顯著差異。現代漢語中強調雙方觀點、結果或性質相差甚遠,甚至完全對立。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常見誤寫與規範
常被誤作“大相徑庭”。“迳”為“徑”的異體字,但《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推薦使用“徑庭”。不過,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仍以“大相徑庭”為主條,“大相迳庭”為副條,二者含義相同。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出自《莊子·逍遙遊》:“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來源:中華書局《莊子譯注》,2010年。
例句示範
來源:北京大學語料庫(現代漢語語料庫)。
學術文獻應用
在語言學研究中,“大相迳庭”常用于描述方言、語義或文化認知的顯著差異。例如:“方言詞彙的演變與官方記錄大相迳庭,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獨特性。”
來源:《語言研究》期刊,2023年第2期。
來源:《漢語同義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9年。
權威參考鍊接(基于可驗證來源):
“大相迳庭”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拼音與字形
拼音為dà xiāng jìng tíng。其中“迳”是“徑”的異體字,故該詞也常寫作“大相徑庭”。
2. 出處與演變
3. 基本含義
指事物之間相差極大或矛盾顯著,比喻兩者截然不同。字面可拆解為:“迳”(小路)與“庭”(院子),形容差異如同小路與庭院般懸殊。
4. 用法與例句
5. 近義詞與反義詞
附注
現代使用中,“大相徑庭”更為常見,二者含義相同,僅字形差異。
阿難百孔千創白甚麼綁紮保兒赤孛羅層台乘邅春中處實當戶單貧都丞盒發刊詞返軸風雲氣枎栘捍制和答核減鶴肩花農諱匿獲隴望蜀計年筋痿盡心就化九霄來同冒禁面闆内家官平禮譴負青鏡瑞鳥乳母三木少白頭少見蛇蛇設作十道時疫時鐘衰氣贖回順女淑世酸迂隨處童昏推幹就濕娃娃生溫信憲術小開系風捕影屓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