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彼此相差极远或矛盾很大。 清 厉鹗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跋》:“嗟呼!几何不与 吕公 论世尚友之旨大相逕庭也哉!”亦作“ 大相径庭 ”。《平山冷燕》第十二回:“你我但私去与他一较,看是如何,若是其才与我辈仿佛,不至大相径庭,明日旨意下了,便可赴闕应詔。” 章炳麟 《与人论朴学报书》:“然与鄙见復有大相径庭者,其治小学重形体而轻声类。”参见“ 大有逕庭 ”。
大相迳庭
释义:形容事物之间差异极大,彼此矛盾或截然不同。
词义解析
“迳”指小路,“庭”指庭院,“迳庭”原指门外小路与庭院之间的差距,引申为事物间的显著差异。现代汉语中强调双方观点、结果或性质相差甚远,甚至完全对立。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常见误写与规范
常被误作“大相径庭”。“迳”为“径”的异体字,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推荐使用“径庭”。不过,权威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仍以“大相径庭”为主条,“大相迳庭”为副条,二者含义相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出自《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来源:中华书局《庄子译注》,2010年。
例句示范
来源:北京大学语料库(现代汉语语料库)。
学术文献应用
在语言学研究中,“大相迳庭”常用于描述方言、语义或文化认知的显著差异。例如:“方言词汇的演变与官方记录大相迳庭,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来源:《语言研究》期刊,2023年第2期。
来源:《汉语同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19年。
权威参考链接(基于可验证来源):
“大相迳庭”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拼音与字形
拼音为dà xiāng jìng tíng。其中“迳”是“径”的异体字,故该词也常写作“大相径庭”。
2. 出处与演变
3. 基本含义
指事物之间相差极大或矛盾显著,比喻两者截然不同。字面可拆解为:“迳”(小路)与“庭”(院子),形容差异如同小路与庭院般悬殊。
4. 用法与例句
5. 近义词与反义词
附注
现代使用中,“大相径庭”更为常见,二者含义相同,仅字形差异。
騃穉暗藏八虎百拜卑服鄙滥豳风并节充房撮合山道情定算独觉杜仪犯傻赗襚福海国祀酣饫画帘话尾或多或少夹结交驰醮文极当金麸矜躁救正廓尔喀人枯莛略历领子刘三妹柳腰龙东陋室铭麦城冒幸谋龟南浦平戢俏头棋画轻飘飘青史标名轻伪辱行筛寒洒白砂锣深昧鹴裘烫热痛戞通今达古五老侮玩小官獬廌细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