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儒家提倡的倫6*理道德的十個方面。《尚書大傳》卷一下:“五作十道,孝力為右。” 鄭玄 注:“十道,謂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愛、弟恭、夫和、妻柔、姑慈、婦聽者也。”
(2).十個行政區域。 唐 貞觀 初,分全國為 關内 、 河南 、 河東 、 河北 、 山南 、 淮南 、 江南 、 隴右 、 劍南 、 嶺南 等十道。
(3).十個行政區域。 元 代 江南 行台所轄十道: 江東 建康道 、 江西 湖東道 、 江南 浙西道 、 浙東 海右道 、 江南 湖北道 、 嶺北 湖南道 、 嶺南 廣西道 、 海北 廣東道 、 海北 海南道 、 福建 閩海道 。參閱《元史·百官志二》。
(4).即十善。不犯十惡。見《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六。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十道漢語 快速查詢。
"十道"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曆史地理概念 指唐代貞觀元年(627年)設立的監察區劃,包含關内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和嶺南道,構成中央對地方行政的監察體系(《舊唐書·地理志》)。該制度在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調整為十五道,成為中國古代行政區劃演變的重要節點(《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
二、佛教哲學範疇 在佛教典籍中特指十種修行途徑,《法界次第》記載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構成佛教倫理體系的核心戒律(《大正新修大藏經》)。此概念與"十善業道"存在義理關聯,體現了佛教因果觀對行為規範的指導意義。
三、古代天文術語 《周髀算經》中作為測日影的計量單位出現,載有"十道側晷"的測量方法,反映先秦時期的天文觀測技術。該用法在《九章算術注》中得到數學驗證,證明其作為古代科學計量基準的應用價值(《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卷》)。
“十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儒家提倡的十種倫理規範,具體包括:
即“不犯十惡”,指遠離殺生、偷盜、邪淫等十種惡行,源自《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
“十道”的核心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敗官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備詳兵精糧足不知底細財币沖殻子傳輸初旦楚山此間粗株大葉盜嫂受金嫡脈都圖督參隊率諷傳豐登封凍否決權腹詠敷菑感奮過信谷粟好外荒伧華纓貨農兼容絞紛經方機械句追寬護篑籠彔彔麥糕慕德抛歌佩囊破家喪産七陵青翠欽率塞包袱水溲貼耳拖日氣妥首帖耳網瘾危膝遐窺憲典閑邀邀削白諧暢攜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