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貯藏糧食的倉庫。《史記·孝文本紀》:“發倉庾以振貧民。” 宋 王安石 《感事》詩:“州家閉倉庾,縣吏鞭租負。”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理足國帑》:“每令直省将天下正供糴米隨漕以入,故倉庾亦皆充實。”
“倉庾”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āng yǔ,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指貯藏糧食的倉庫。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倉庾”由“倉”和“庾”組合而成:
“倉庾”不僅是具體的儲糧場所,在詩詞中也常被賦予象征意義,如:
根據漢典和《史記》等古籍,“倉庾”屬于書面用語,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經濟、農業制度時仍具重要參考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相關文獻原文或曆史類辭書。
《倉庾》是一個古代漢字詞彙,原指存儲谷物的倉廪,也可指代充滿谷物的倉庫。
倉庾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第一個部首是“戈”,表示兵器;第二個部首是“廣”,表示寬廣的意思。
倉庾的筆畫數目是12畫。
《倉庾》一詞來源于先秦時期,最早出現在《詩經·魏風·碩人》一詩中。
在繁體字中,倉庾的寫法是蔵庾。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倉庾的變體常見的有“衆”、“鄉”、“舫”、“方”等。
例句:
倉儲、庾糧、糧倉、倉庫、庾庫
倉廪、庾倉、糧倉
空倉、虧倉、稀倉
【别人正在浏覽】